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大事记
2009-07-10
  ●2003年底,福建省委、省政府经过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和福建广大干部群众探索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缜密的研究和论证,决定提出福建发展战略新定位――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2004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省长卢展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2004年3月,福建省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议。

  ●2004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周永康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讨论时指出,福建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设想很好,希望能进一步研究和推进,为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4年5月,以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为团长的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赴闽考察,并专门就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向7月召开的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提交视察报告。此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领导同志纷纷来闽就支持海西建设展开调研。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年6月,福建省委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在京举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罗豪才“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考察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同志对建议“予以认真的阅处”。

  ●2004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闽视察期间,欣然挥笔题词:“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

  ●2004年11月,福建省委颁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以及《关于发展壮大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两个相关配套文件。

  ●2004年12月,铁道部与福建省政府就加快福建铁路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会谈。双方一致表示,部、省共同努力,加快推进福建铁路建设,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签署《关于加快铁路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

  ●2005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海西建设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2005年3月,福建省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建议,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

  ●2005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6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分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年6月,温家宝总理到福建老区龙岩看望慰问正在抗洪抢险的广大干部群众,并对正在全面展开的海西建设,表示了极大的关心。

  ●2006年9月,福建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省委书记卢展工讲话。会议指出“四个专题”调研的成果集中体现为全省上下形成了“四个重在”的海西实践要领,即“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

  ●2006年10月,正式公布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中,再次重申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

  ●2007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全方位推进海西建设。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上,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007年11月,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

  ●2007年12月,海峡西岸经济区20家党报在福州召开会议,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党报协作网,共担报道海西、宣传海西、建设海西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3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看望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全体代表,指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也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注入了新的动力。希望福建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取得新的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8年3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看望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全体代表,充分肯定几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一个具体行动和具体实践,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2008年3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与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全体代表一起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表示福建省立足对台优势,着眼全国大局,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看望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全体代表时表示,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目标迈进,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更大贡献,我很赞同福建省委的这一思路,福建有条件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先行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8月,福建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求先行、以人为本求先行、好字当头求先行、持续运作求先行,加快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的贡献。

  ●2008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福建考察时表示,在省委一班人领导下,福建省委把中央精神和福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出并实施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各方面工作蒸蒸日上。

  ●2008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福建考察时表示,海峡西岸气势如虹,福建的发展生机勃勃,广大干部群众精神饱满,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同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呈现出巨大的空间和广阔的前景。

  ●2009年1月,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在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告: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经济增速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以上。

  ●2009年1月,贾庆林来福建考察,希望福建省要继续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贡献力量,走在全国前头;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走在全国前头;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对台工作先行先试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创造经验,走在全国前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3月3日,贺国强看望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全体代表,希望福建继续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一步搞好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台经贸交流,进一步建设好软环境和硬环境,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下一步发展创造好的条件。

  ●2009年3月5日,贾庆林看望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全体代表,希望福建要紧紧抓住和平发展的主题,把海西建设好,进一步加强闽台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办好海峡论坛等重要平台,在对台交流交往方面创造更多经验,取得更大进展,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更大贡献。

  ●2009年3月6日,习近平与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全体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去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对福建去年的工作,中央是充分肯定的。在当前形势下,福建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构建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2009年5月4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温家宝总理最近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摘自《福建在线》)
     相关链接
    ·海峡西岸20城市养老保险有望无缝化自由转移
    ·福州一小区水管老化生锈 居民常年喝"
    ·福州一工业区3藏獒发狂乱咬 工人被撕裂一只
    ·福州小学今年秋季招生方案出台 5类学生可借
    ·福州将大范围改造道路景观 涉及多条主干道
    ·三明宁化籍大学生获"世界最聪明者&quo
    ·偷情少妇宾馆内杀夫碎尸 因作风不好常遭打
    ·福清市政府决定关闭51年老纸厂应对龙江水源
    ·刘延东强调把海西打造成重要文化产业基地
    ·福建省卫生厅要求预约挂号时间流程必须公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