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漳浦台农创业园,闽台农业合作的样本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核心提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台湾,约有600万人“根”在漳州,漳台之间有着
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伴随着海西战略的不断深入,2005年1月,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孕育而生,这是大陆首家台湾农民创业园项目。
如今在漳州,台湾农民创业园家喻户晓,大家都知道在漳浦县还有一个“台湾村”。随着加快建设海西意见获国务院原则通过后,在漳州从事两岸农业合作的台商备感振奋。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漳州台商协会会长何希灏告诉记者,台商们广泛关注着《意见》,特别是《意见》指出的七项工作之一的“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更是让台商们信心满满。
“台农在海西创业,最合适”
漳浦启动台湾农民创业园后,在台湾从事农业生产的罗美坚女士来到这里落户投资。
她从台湾带来的是“浑身都是宝”的台湾果桑,成为创业园种植台湾果桑的第一人。两年来,在创业园里开发种植果桑30亩。本月初,罗女士的果桑园第一次丰收,亩产量达到1000公斤,“你们来得太迟了,我的果桑几天前就全都卖完了。”
说起在创业园的生活和创业,罗女士感触最深的就是当地政府和管委会对台商们的关怀,只要有台农准备在创业园投资,管委会为他们负责,都会免费给他们一块试验田,等确定该农业品种能在这里有好收成后,才让台农们进驻。“我可以说,台农在海西创业最合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的。”
“漳浦气候和台湾差不多,风俗也与台湾相近,更关键的是有一系列扶持台农的政策,台湾农民在这里,体会到浓浓的家的感觉。”罗女士说。
台湾农民创业园位于漳浦县,在厦门和汕头经济特区之间,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园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有“天然温室”之称,很适合台湾的农业品种在此推广。
漳浦气候与台湾相似,这是吸引台农前来创业的一大有利条件,而要让自然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则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基础设施的完善。
“台农来海西创业,成本最低”
富圣兰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慈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台湾农民,他是第一批到创业园投资创业的台商之一。
他的兰花基地从原来的3000平方米大棚发展到如今的1.4万平方米,成为全省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之一。他谈起在海西的创业经历,有很多感慨。
许先生18岁与兰花结缘,潜心研究,成为一名兰花培植的行家,而做起兰花生意却是因为他与祖籍地漳浦的一次特别会面。2002年,许先生应邀来漳浦担任花博会评委,一眼就看上这块投资宝地。第二年,他来到漳浦投建富圣兰园,从此,许先生在台湾酝酿数十年的种植兰花梦想在漳浦得以实现,他在台湾研发蝴蝶兰品种,在漳浦培育种苗,在海外尤其欧洲市场很走俏,仅去年就出口一百多万株。
之所以选择在漳浦投资,许先生除了看中海西的创业前景外,对这里的创业环境也十分认可,他认为漳浦的人力、土地价格远比台湾低,仅相当于台湾的十分之一,“台农来海西创业,成本最低”。
□链接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
5年内将实现产值100亿
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深入人心,台胞纷纷走入漳浦台农创业园。目前,已有68家台资农业企业和3个台湾农民个体工商户,进驻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总投资1.1亿美元,年产值达15亿元人民币。
创业园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台胞,与海西的效应是分不开的。据了解,目前园区内的生产示范区、生活居住区、科普服务中心、试验(创业)中心、农产品保鲜加工基地等建设已经完成。
创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建文介绍说,通过这些功能区的示范带动,创业园力争五年内实现产值100亿元,建成“四个平台,四个基地”,即:台湾农民创业的平台,两岸农业合作的平台,农业科技孵化的平台,两岸农民感情交流的平台;吸纳台湾农业外移基地,引进台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交流培训基地,两岸农业合作政策试验基地。
目前,在六个产业区中,位于漳浦马口的花卉产业区已经基本完成,其中核心区的1500亩土地上,果园、玻璃温室等已经建得满满当当,其他五个区也在进一步完善中。
据了解,创业园核心区已投入1560万元,完善了防护堤、供电专线、闭路通信专线、水泥路等基础设施。服务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台湾农民入园创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每天我们都能接到不少台商电话咨询,更有很多台商迫不及待前来考察业务,人数最多的一天我接待了80名台商。”王建文欣喜地说。(海峡都市报记者
廖明生 通讯员 张文艺)
(责编:王秀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