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特派记者 张林 张超晖 文/图)党中央决定我省对口支援彭州后,来自我省9个设区市的120名援建干部,上万名援建者,背上行囊,告别家人,来到1500公里外的彭州。每一个援建者后面都有故事。记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只要彭州市民笑了,自己就满足了。
地震一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走入这些援建者的生活,为您细数这些在彭州的福建面孔。
林武(中)教四川师傅做卤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福建面孔:林德志
彭州任务:建安置房、盖教学楼
他带的队伍 创造了“海西速度”
您还记得彭州清平小学的“白鹭楼”吗?这栋教学楼是重建区首个建成的永久性学校项目。大楼启用后,不少周边乡镇的家长羡慕得不行,他们都想让自家孩子转学到这里读书。对于“白鹭楼”,清平小学校长安蓉一直重复一句话:非常满意!这栋教学楼只用了110天就建成。经四川省质检站初步检测,五个够条件报省优的学校援建项目,全部都是林德志所在的厦门援建团队的援建者们创造的。
“5·12”地震八天后,厦门市接到了建设部下达援建四川灾区一万套过渡安置房的任务,时任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的林德志和他的团队,在第二天就到达成都,厦门也是全国第一个来报到的灾区安置房工作组。
到彭州之后,林德志和他的团队,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彭州市通济镇思文社区建起了271套板房,并命名为“鹭龙苑”。这是我省在灾区建成的首个安置房小区,一千多位受灾群众告别地震棚,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板房。中央电视台为此专门做了现场连线报道,称福建援建的过渡板房处处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
林德志只是无数福建援建者的一个缩影。在其他援建者身上,您也能发现,“海西精神”、“海西速度”渗透在每一个福建援建团队中。
福建面孔:叶峰
彭州任务:医疗支援
为救患者一命 他写信给世卫组织
我省派出的援建者中,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作为对口支援医疗队,他们给灾区人民带来的是健康。
叶峰是厦门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的副主任医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我省第四批对口支援医疗队队员,目前,他正在彭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医疗支援。
叶峰所在科室,绝大多数是身患癌症的病人。前不久,叶峰接诊了一位晚期乳腺癌患者,如果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病人的情况很不乐观。叶峰决定,写一份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叶峰说,目前,国际上有一种名叫“拉帕替尼”的特效药,治疗乳腺癌很有效。在厦门时,他曾经用这种药物治好过一位病人。而这种药只有向世卫组织申请才能使用。如果世卫组织同意了,那她活下来的希望就很大,而且,还能省下约30万元人民币治疗费。
彭州的医生说,以往根本没想到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治疗患者。如今,福建的医生在这里,不但给他们的工作添了一把力,也让他们开阔了眼界。
在彭州,像叶峰这样的福建面孔还有很多,迄今全省已组织选派医疗防疫人员四批440名进驻彭州市人民医院等5家市级医院,以及龙门山等10个受灾严重的乡镇,全面开展医疗援助和卫生防疫工作。
□花絮
莆田援建者教四川大厨做卤面
地震一周年了,福建援建者们的工作紧张而有序进行,可这一年,他们的四川生活,还烙上了福建印记。
张杰章是福建援建新兴镇公办幼儿园的项目负责人,来自石狮的他,依旧讲究茶道。“当地人喝茶,用的是大杯子,抓一把茶叶往里一放,就这么喝着。”张杰章说,本地的茶大家喝不惯,他就叫人从老家寄了十多公斤铁观音,还专门买了套茶具。
除了喝茶,援建者在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饮食。“四川人顿顿都吃辣,时间一长,大家都受不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今,福建援建的各个指挥部、项目部大都自己聘请了厨师,厨师们做菜时,一半辣,一半不辣,让大家既能吃饱,又能吃好。
不少川菜厨师不会做福建菜,援建者们就亲自下厨,炒几盘地道的福建菜给厨师尝尝,然后教给他们做法。来自莆田的援建者林武,还特地教川菜大厨如何做莆田卤面。
按照计划,这些来自福建的老乡们,最少还要在四川待上一年,灾区援建结束了,他们的任务才算完成。这一年,他们的援建生活还将继续,也许援建结束时,他们已经习惯了麻辣的四川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