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甘肃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大河情》晋京给国庆献礼侧记
2009-07-14
  一场特殊的演出——《大河情》晋京国庆献礼演出侧记   7月初,甘肃省秦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秦腔《大河情》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这次晋京演出,对于省秦剧团而言,不只是演两场戏那么简单。   原因有两个。首先这一次演出很特殊,是向新中国成立60年献礼演出,向国庆献礼,这对省秦剧团而言,是第一次。从年初到现在,省秦剧团已经演了149场戏,这149场戏,80%的场次是在农村完成,不止是今年,以往每年也大抵如此。演员们习惯了在露天场子、土台子上唱戏,十余年来,在首都最好的戏曲舞台上唱一出,这也是第一次。   剧组140来号人都很激动,为了这一场演出,省秦剧团空前团结,大家互相勉励:一定要把活儿干漂亮了,咱演得好不好,首都观众的掌声就是最好的检验。      说来省秦剧团的胆子也够大,这样一场重要演出,团里派出了一班20多岁的“娃娃”挑大梁。男一号杨世龙的扮演者王航只有23岁,女一号白雪儿的扮演者韩莉也只有26岁,100来号人,年轻人占了一大半。   这样做,省秦剧团有它的道理,团长王建平说:“秦腔在西北有它的生存土壤,北京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是否喜欢呢,我们想在晋京演出时展示出古老秦腔的青春风采,因此推出了这个青春版的《大河情》。演员们青春亮丽,扮相俊美。只要你走进剧场,一定会发现秦腔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年轻人挑了大梁,国家一级、二级演员甘当幕后英雄或是跑个小龙套。梅花奖得主窦凤琴在这出戏里没有角色,却忙得脚不沾地:演员表演还有哪些问题,怎样上台才不紧张……“我要给这些娃娃服务好!”窦凤琴笑呵呵地说。   我省优秀的秦腔演员苏凤丽原本在这个戏里扮演白雪儿,晋京前,她主动找到团长王建平:“这机会难得,还是让年轻人上吧。”王建平嘴上没多说,心里却感动得一塌糊涂。   团长王建平是这部戏的编剧,历经5年4个版本,日益成熟的《大河情》像他的一个孩子,耗去了无数心血,这一次晋京演出,数他最紧张。演出前,他台前台后地跑,叮咛完这个又叮咛那个,演员们开玩笑:“王团快变成婆婆嘴了。”演出开始了,王建平却坐在最隐蔽的一个角落,不敢看台上却又想多瞄两眼,耳朵更是捕捉着剧场里的每点响动……   演出结束了,掌声雷动,观众们说,“听人说‘吼’秦腔‘吼’秦腔,原以为会听不惯,没想到很好听。演员们个个表现出彩,实力不俗……”   听到这些话,那些挑大梁的娃娃们,那些跑龙套的大演员们,还有那些第一次来北京的群众演员们,更是激动异常,直到后半夜,还兴奋得睡不着觉。      7月4日、7月5日,连着两晚,西直门外的梅兰芳大剧院像一块磁石。听说甘肃的演员来这里唱秦腔,尽管对甘肃了解不多,秦腔也听得少,但能入选献礼国庆的剧目,一定是不能错过的。   2000多名观众走进剧场,心随这部西北少数民族抗日题材的舞台剧喜怒哀乐。掌声伴随着演出持续至结束,演员们心里特纳闷,这听惯了京剧的观众怎么听秦腔时,叫好也叫的那么是地方?   82岁的顾睿兰老人走出剧场,心情一时不能平静,“我是河北人,没听过秦腔,今天不但听懂了,感觉还特别棒。我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看到这段历史,心情仍很激动。”她的女儿一再要求记者转达剧组:“感谢你们带来这样一部好戏。”   北京一个业余秦腔剧社的30多位社员,自发来到了演出现场为《大河情》捧场。在大厅认出了他们的“偶像”——“梅花奖”演员窦凤琴,他们都兴奋地与“窦梅花”合影留念,还热情邀请“窦梅花”去他们社里,为秦剧社的社员们做指导。   除了普通观众,人群里还有一些特殊观众,郭汉城、王蕴明、姜志涛、刘卫红、康式昭、谭志湘等20多位中国戏剧界著名专家,以及中国著名导演丁荫楠等人也闻讯而来,他们的评价更为专业。   我国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戏曲史家、教育家、剧作家郭汉城说:“本剧题材把握得好,演得很细腻,秦腔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当下应该不断地创新,在这部戏里我看到了这一点。”   丁荫楠接受采访时说:“少数民族抗战这个题材抓得非常好,应该大演特演,过去看过秦腔传统戏,此次看到现代题材的秦腔,感觉‘歌唱性’更强,舞美也很细致,整个剧赏心悦目。”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谭志湘看了戏后评价说:“《大河情》就是黄河情、母亲情。舞台上两位年轻主演很有活力,剧情也很紧凑。”   著名少数民族戏曲史论家曲六乙说:“这部戏让我‘热耳酸心、心潮澎湃’,在题材与表现手法上也都有新的开掘,秦腔和花儿结合得也非常好,很悦耳。”   最忙碌的是媒体记者,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艺术网等多家媒体的记者,早在下午时分就守在剧场采访主创人员、主要演员,完了又忙着采访观众采访专家。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戏曲采风》栏目更是全程跟踪采访,他们在7月5日晚录制了《大河情》全剧,将择期为全国戏迷播出。记者 谢志娟
     相关链接
    ·甘肃省1月至5月份CPI上涨1.7%
    ·甘肃省国有粮企亏损大幅降低
    ·甘州区设施蔬菜基地第一茬蔬菜上市
    ·兰州石化前两个月实现利润9亿元
    · 岷县为返乡人员提供就业创业便利
    ·陇南重建财物监管列为全省防腐试点
    ·甘肃省首批小额贷款公司起步良好
    ·“丝绸之路空中快线”开通
    ·甘肃受表彰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模范归来
    ·临洮发放廉租房补贴27万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