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有望打造经济增长“第四极”
经济区发展规划布局图
规划中明确将总体目标定位为:建设成为西部及北方内陆地区的“开放开发龙头地区”,“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集中地,以旅游、物流、金融、文化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地,建成全国重要的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果业、畜牧业基地,全国农业示范基地和航天育种基地。经济增长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天水和陕西关中地区,现在正以前所未有的紧密度结合在一起。”有专家分析,从长远来看,该区域有望打造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之后的经济增长“第四极”。
【大事记】
1.《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纲(草案)》(下称草案)最初在2005-2006年间由陕西省经济研究所起草。
2.2008年3月,原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委托浙江大学承担《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3.2009年初征求了国务院各部委和陕甘两省政府意见后通过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4.2009年4月下旬经国家发改委研究通过后报请国务院审批。
5.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昨日,西部商报记者从天水市发改委了解到,国务院已于日前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诞生、国家级经济区的设立,也标志着包括陕、甘、宁、青、新、藏、蒙在内的大西北经济社会发展“发动机”正式发动。
【专家观点】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肖金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中地区的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旅游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优势突出,未来发展的潜力大。关中天水经济区如果成立,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两地的产业互补和对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配套。
甘肃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认为,关中和天水作为西北连通内地的门户,同时又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它的发展会对西北地区产生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对刺激省内经济意义深远。
兰大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新才认为,在今后开发该项目时,还应当注意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首先,依托各市区优势产业,建立体现区域特色要求的新型化、多元化产业体系。特别是要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整体竞争力;其次,联合开发各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建立和完善综合旅游经济体系,发展壮大现代文化产业;最后,统筹规划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合作改善交通条件,把关中-天水经济区建成集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布局合理、畅通快捷、功能完善的交通体系,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更快发展。本报记者刘东亮欧阳海杰通讯员裴根福为您摄影报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