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江西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2681个岗位觅高层次人才
2009-08-04

  本报讯 记者郭宁报道:昨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江西日报社、省广电局、省社科院、省社联、泰豪集团主办的“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第六期泰豪论坛在南昌举行,本次论坛的话题为“创新人才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秉发,省政协副主席陈清华出席论坛。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弘强作了主旨演讲。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两千岗位盼高层次人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人才聚则事业兴。”弘强说,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求就更加迫切。要进一步树立“人才使用国际化”、“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引才工作新理念,以世界的眼光、超前的思维和创新的举措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去年以来,我省在面向国内外公开选聘26名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的高校副校长的基础上,今年又公开选聘了25名高校副校长。在这两批公开选聘的高校副校长中,有8人属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或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并在继去年征集1000多个岗位、面向国内外引进优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正式引进了257名高层次人才之后,今年我省再次拿出2681个岗位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把引进人才装门面

tujian.org

  弘强说,要用开放理念广揽一流人才,适应全球人才形势的新变化。凡是能解决关键问题,能干出不凡业绩,能为江西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都是我们需要的人才,都是应重点引进的人才。要坚持按需引进,不盲目攀高求洋,不随意抬高门槛。特别是要防止和克服把引进人才当招牌、装门面等做法,真正用最合适的办法引进江西真正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同时,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机制和体制。引进有竞争力的人才,必须采取更有竞争力的机制和办法,才能使急需的人才引得进、优秀的人才留得住、各类人才干得好。要紧密结合江西的实际,在创新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机制上下工夫。进一步畅通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沟通联系的渠道,充分发挥海内外各种协会、社会团体、赣籍专家,特别是我省已经引进人才的独特优势,利用他们的合作伙伴关系,师承关系、同窗同事关系,向海内外人才宣传江西的引才政策、发展环境,为他们来赣创业发展牵线搭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弘强指出,要创新使用机制,让人才留得住。坚持用产业集聚人才、用项目广纳人才、用载体吸引人才,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赣创新创业搭建广阔平台,真正让事业的“梧桐树”引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金凤凰”。要创新服务机制,让人才干得好。进一步加强探索,积极建立“一条龙”服务、“保姆式”服务、全方位服务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努力为引进的人才提供个性化的周到服务,随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营造爱才、重才、惜才的浓厚氛围,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从而真正使江西成为吸引人才的高地,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论坛上,南昌航空大学党委书记王国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揭赣元、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梅国平、南昌大学副校长李葆明分别作了精彩演讲。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东有主持论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小学生感谢信感动俄救援队
    ·从事水上客运必须配备保安
    ·江西正采取措施解决“省长手机”呼入难
    ·大发展 大繁荣 大突破——江西发展体育事业
    ·南昌市景德镇市参选全国“文明城市”
    ·江西吉安(深圳)产业园揭牌 吴新雄出席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公示阶段 南昌将
    ·江西基层增设国防动员领导机构
    ·宜春:会议通知网上发
    ·“阳光述职”冲击波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