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6日投产,6月8日停产,仅仅3个多月,“宝蓝瓷”这个新品种就濒临夭折。景德镇环球陶瓷公司700多万元巨资的投入,换来的却是企业进退维谷、被迫歇业的困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堆放在坯架上还来不及进窑的瓷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精美的手绘宝蓝瓷餐具。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7月17日,是“宝蓝瓷”生产线熄火停产后的第40天。记者走进景德镇环球陶瓷公司生产车间,只见6万多件泥坯整齐地存放在坯架上,窑炉已经熄火,生产线上不见工人身影。再走进5000多平方米的成品仓库,只见30多万件成品瓷占据了大部分空间,瓷器随意地裸堆在地上,洁白的釉面蒙上了厚厚的灰尘。这一切,与4个多月前热火朝天生产“宝蓝瓷”的场景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宝蓝瓷”:产业创新的典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宝蓝瓷”由景德镇环球陶瓷公司历时两年设计开发,采用独一无二的材料配方、工艺流程和绘制手法精制而成。环球陶瓷公司拥有“宝蓝瓷”全部的知识产权、商标及发明专利。在它问世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和《新闻联播》两次作了报道,称中国企业纷纷以产业创新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宝蓝瓷”就是其中的代表和典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宝蓝瓷”的创新点是“日用瓷的艺术化和手工制瓷的批量化”。传统艺术化的日用瓷只限于小批量生产,难以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宝蓝瓷”的问世,让企业可以大规模生产手工绘制的青花日用瓷,消费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拥有一套独一无二的个性化陶瓷餐具。记者曾在生产现场看到,一位熟练女工,只需5秒钟,就能完成一个画面的手绘,速度之快,已完全适应流水线的生产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环球陶瓷公司拥有14条生产线,日产高档日用瓷最高可达7万件,是目前景德镇市产能最大的陶瓷企业之一。公司总裁董克勤介绍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的订单锐减,公司迫不得已把800多名熟练工人减员到300多人,并把全部的家当押在了转产“宝蓝瓷”身上。可以说,“宝蓝瓷”是公司“扭转乾坤”、东山再起的希望所在。而如今这个希望快成泡影了。公司总工程师李非柳说,“宝蓝瓷”全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3个多月时间共生产了50多万件瓷器,优一级品率达85%,销售近10万件,目前仍在继续销售库存,也接到了一些订单,市场前景还很看好。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缺资金:走向市场的“绊脚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技术、工艺都没有问题,产品的市场前景也看好,那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新产品停产呢?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介绍,除了销路暂时没有打开外,资金短缺是公司难以克服的最大问题。由于前期研发和生产,公司已经投下700万元巨资,同时,作为一项新产品,它至少需要300万元的生产流动资金和市场培育经费,这种情况下,公司完全靠自身投入已是捉襟见肘。早在5月份,公司就难于应对大批工人的工资了,甚至面临接到订单却没钱为产品做包装的尴尬。环球公司曾向银行申请贷款,但因没有资产担保,银行无能为力。目前,环球公司只好再将员工裁减到30余人,回到作坊式小打小闹的生产状态。为此,许多业内有识之士深表惋惜,因为景德镇并不缺少作坊,缺的恰恰是规模化生产的大型瓷厂。另据记者了解,环球公司成立10年来,从未得到过一分钱贷款,这不仅是该公司难以应对目前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景德镇陶瓷企业普遍遇到的一个发展中的难题,这无疑成为制约景德镇陶瓷制造业逐步做大做强的原因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景德镇市一方面在大力推行国有陶瓷企业的改革改制,一方面致力于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景德镇环球陶瓷公司拥有“宝蓝瓷”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所遇到的困难,也已经引起该市的高度重视。该市陶瓷局领导多次到公司现场办公,设法为其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杯水车薪,对环球陶瓷这样的大规模生产企业而言,没有银行贷款的注入或是在短期内不能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还是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tujian.org
谋突围:拯救“宝蓝瓷”的良方 tujian.org
“宝蓝瓷”首席设计师甘道甫心情沉重地对记者说,目前“宝蓝瓷”储备了100多种造型,200多个花面,在今年的华交会和广交会上,其设计理念和思路得到了许多客商的肯定,被认为是能代表景德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民族品牌。但是,就在“宝蓝瓷”这个新产品进入市场培育的最关键时刻,却戛然停产了,作为首席设计师,他实在不忍心看到“宝蓝瓷”就此夭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救救“宝蓝瓷”!这是环球陶瓷公司发出的求救声。但谁来拯救“宝蓝瓷”和拯救与“宝蓝瓷”有着同样遭遇的景德镇新型陶瓷产品和技术呢?这个问题应引起人们的深思。除了政府扶持和银行的援手外,环球公司自身也应积极寻找自救办法,努力开拓销售渠道,多方寻求战略投资合作伙伴,以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摆脱困境,渡过难关,顺利实现突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冯建和 本报记者邱西颖 文/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