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吉林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笔墨当随时代 ——画家邹立颖访谈
2009-06-19

在日前举办的“2007相约长白山·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上,邹立颖的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云坤也来到他的画作前,和这位从我省走出来的知名画家交流起来。邹立颖,1960年12月生于吉林东丰,现为海军航空兵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在画坛上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其中,《创痛》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全国美展银奖;《雪域情》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江河作证》获抗洪精神赞全国美展银奖;《沧海还珠》获迎香港回归全国美展银奖。曾出版《走近画家邹立颖》、《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选》、《邹立颖水墨人物画艺术》等多种画册。那么,这位曾经的农家孩子是如何走上美术之路,他那大胆的水墨语言又是怎样形成的?记者近日走访了邹立颖。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小”兵之路

tujian.org

在邹立颖的孩提时代,县里的文化馆曾经到各公社招人学画。小立颖坐着拖拉机跟去凑热闹,结果从此“着了魔”。此后一有时间,邹立颖就往文化馆跑。没有拖拉机,他自己骑自行车去。35里路,八个上下大坡,一点没难倒他。每次到了文化馆,有人说:“这孩子又来了。”也有人和他打趣,说上午闭馆了,你回去吧。他不以为意,35里路骑回了家。到了下午,人们一看——这孩子又来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邹立颖闲暇时常在纸上描描画画。1974年的一天,寄住在学校宿舍的接兵干事和还是初中生的他打趣说,给我画张像吧。邹立颖当了真,一笔一划画了起来。一会儿,一个山东汉子的形象跃然纸上,颇有几分神似。不到三天,接兵的干事走了。而陆军沈阳某部多了一个14岁的“小兵”。原来,这位干事有接文艺兵的任务,而文艺兵在年龄上没有限制,于是邹立颖成了连队里最小的兵。军队的艰苦是他完全没想过的——训练,跟不上。重达7斤半的枪,拿不动。后来才知道,邹立颖经历的一番磨练,源于师长的一句话:“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锻炼吧。”这一番磨砺没有白经历,邹立颖培养了敏锐、细致观察的习惯,并在画画,做板报中充分发挥出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邹立颖先学习油画,后转向国画,不断进取,也一步步成为连队里最年轻的正排级干部、副连级干部。他没有固步自封,反而更感受到和专业美术创作的差距。他深知,光有天分和热情是不够的,不断深造才能取得向上的动力。考入鲁迅美术学院后,无论是文化修养还是专业技能上,邹立颖都得到深厚累积,从此走向专业美术之路。此时,他的作品已经在沈阳报纸上偶露峥嵘。而聚集着美术界主流、前沿态势的北京,又出现在邹立颖的蓝图中。1991年,邹立颖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并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师从刘大为。名家指点、加上良好的学习氛围,邹立颖更上层楼。第八届全国美展召开,邹立颖以学生身份参展,他的作品《黄河人》被列在突出的位置。画中喷薄而出的中华民族觉醒的精神得到各方肯定。毕业时,邹立颖顺利成为海军政治处创作室的一名创作员。一直以“年龄小”为标志的他,当时仍是创作室中最年轻的一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水墨方程 人字为本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邹立颖钟爱水墨,富有创造精神。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以山水花鸟为主,人物只作为点景。而邹立颖的眼光重在“人”上,他把水墨语言作为一种当代艺术方程,走出一条水墨人物画的新路。2000年,邹立颖再度深造,回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攻读研究生。此时,他笔下的水墨人物已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位维族老汉立在纸上,头上脚下都稍稍截去了一点,其“掐头去尾”的形象与传统相悖。邹立颖的用意正是以此突出人体最重要的肢干,以造型带动笔墨。另一幅画作中的秦始皇,手中虚握,代表他并不坚实的政权。近处虚写,则折射缥缈的历史。这样的细节处理,体现了邹立颖水墨艺术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另一方面,邹立颖积极关注现实,关注火热的时代和平凡的劳动者。06年的作品《闲聊时刻》,表现喀什地区,男男女女在剃头时的闲聊。这是现实的一瞬,也是生活的真滋味。邹立颖认为,“这是真正支撑社会发展的动力,劳动者永远是支撑社会的砥柱中流。”《晴天带伞》、《路旁》……人民的生活在他的水墨中鲜活跃出;《肖劲光大将》、《靖宇不死》则托举出他心中的一片敬仰。纸墨间,杨靖宇将军目光坚毅,瘦削的身形屹立如山,既有英雄气概,又被赋予真实人的本质。同样厚重的《肖劲光大将》,则获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银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次画展,邹立颖有《和谐》等三幅画作参展。作为吉林人,邹立颖感触颇深。家乡的画展,汇聚了全国各地百余位画家。名家居多,精品纷呈,吉林省文化力量得以凸显。对家乡画界的发展,邹立颖感到欣喜,更要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菲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 建立“大信访”格局
    ·百余海外华侨华人携项目聚首长春
    ·节能与减排有机结合 环保与增收同步推进
    ·吉林省出席共青团十六大代表归来
    ·发展成果惠及农民 新型养老保险走进和龙
    ·集安检查防汛通信设施
    ·倡导简约环保生活方式
    ·电影节组委会在万达影城举办现场投票活动
    ·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一期)开工
    ·长春市举行奥运火炬传递模拟演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