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文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8月25日上午8时40分,农博园迎来了省暨长春市老干部参观团,其中也有老一辈农业专家。老专家们不住感叹:规模大,品种多,技术新,让人大开眼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老专家们虽年事已高,却兴致不减,从植物展区到动物展区,从农村能源展区到农机展区,再到“新农村住宅”,每到一处,详细询问,又频频点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为都是农业专家,所以提问也最多。一名志愿者紧随左右,一一讲解。“这是什么玉米?”一位专家指着一片怪怪的玉米说。“这是饲用玉米,只有茎叶,不结棒。”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走出植物展区,老专家们谈起了增产,又谈到增产百亿斤粮。在农机展区,新式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让老专家们看不够。走进“新农村住宅”,专家们想到别墅,又谈论到当代农民生活质量的变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前省农委副主任、高级农艺师丁维连告诉记者,从一份介绍奶牛新品种的资料上看到,这种奶牛日产奶比过去翻了近一番,于是他感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同时也对农博会的媒介作用大加赞许,“不仅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增强了人们对农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丁维连是前几届农博会的见证人,也参与过农博会的组织工作,他认为这一届规模更大,全省各地不仅都有自己的展位,还有独立的种植区,体现了各自特色。同时新品种更多,尤其优质农产品,营养丰富,食用性强,安全性高,增产效果显著,进一步反映出农业发展的巨大变化,“这是粮食安全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8月26日,第七届农博会在这里开幕。这里展示的是时代的变迁,曾经为农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老专家们为此流连忘返。走出农博园,已经超过11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