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伟 王振忠 由石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省西北部地区800里瀚海,有一个名叫四方坨子的地方。驻守这里的武警白城市支队官兵,几十年扎根草原,立足艰苦环境,又不断改善环境,打造多姿多彩的警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8月初,笔者来到了支队最边远的5中队,荣誉室内一本封面斑驳的影集吸引了笔者的眼球。轻翻册页,数十幅新老照片,讲述了武警官兵居住环境的变迁。说起变化,3岁随父来到军营,有着20年兵龄,被官兵称为“老坨子”的二大队教导员陈向东,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时环境是啥样?芦苇比房高,白浪连树梢,四处无人烟,遍地野狼嚎。”1956年,四方坨子建场初期,驻地的自然环境恶劣: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三只老鼠一麻袋,四只蚊子一盘菜;火车头汽车拽,自行车没瓦盖,吃水都得牛车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刚进驻时,部队住的都是土坯房,房屋低矮、狭窄,夏天潮湿闷热,冬天昏暗阴冷。特别是到了冬天,晚上睡觉要戴着棉帽子,身上压着皮大衣,就是这样有时还冻得睡不着。早晨起床,靠山墙睡的,被子都被冻在墙上。上世纪70年代,部队陆续盖起了砖瓦房;90年代后,省市政府及部队陆续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对营房生活设施进行了全面改建,建起了太阳能淋浴间、洗衣房、多功能餐饮生产线等现代化生活设施,官兵们陆续住进了宽敞明亮、冬暖夏凉的楼房。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全面改善执勤条件,增大执勤安全系数,2005年以来,部队和执勤目标单位共同开展了“明亮工程”、“温暖工程”、“安全工程”的“三项工程”建设。建设封闭岗楼,哨所内添加空调扇和电暖气,营造了夏不热、冬不冷、风雨不侵的良好执勤环境。支队还陆续投资300余万元,完善了外围封控、照明、指挥通信、报警、监控五大系统,真正实现了“千里查勤,足不出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时逢周末,11中队俱乐部内乐声悠扬、掌声阵阵,长号、黑管、唢呐土洋结合,歌曲、街舞、小品歌舞齐备,一场兵味十足的周末大联欢正在激情上演。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起军营文化,一些老同志往往会想起“锣鼓钹”老三样。上世纪80年代末,警营文化生活很枯燥,每逢周末,战士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打扑克、下跳棋、赢盘象棋乐翻天”;支队的文艺演出也新鲜不到哪儿,无外乎敲锣打鼓、三句半。2002年以来,支队大力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电脑、影碟机等先进文化设施走进警营,各类文化活动花样频出,一批兵味十足的文体活动打破了基层文化工作的“沉寂”。支队建立了业余文艺演出队,拨出10万余元专项经费,为演出队配备了电吉它、架子鼓、电贝司、电子琴、长号、黑管等20余种电声乐器。从基层中队精心挑选了10余名具有乐器演奏特长的官兵,每逢重大节日,都要到基层中队巡回演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几年,支队筹资近百万元,进行文化器材配备和文体设施建设,为每个中队统一制作了文化宣传栏,草原官兵亲手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建起了“草原风情馆”,举办“警营那达慕”;四、七、九中队官兵充分利用驻地优势,创建别具特色的“战士乐园”,成为官兵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个中队都有千册图书、百本名著、十余种报刊杂志,图书室、台球室、军营网吧、俱乐部、篮球场、健身房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做到了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官兵们学习有场所,活动有场地,娱乐有器材,草原警营文化生活靓丽多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