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两大乳品龙头企业销售复苏 |
2009-04-30 |
|
中新社呼和浩特四月二十日电(记者路梅)二〇〇八年九月以来,“三聚氰胺”事件使中国乳制品企业经历了一场异常严峻的考验。记者近日在有“中国乳都”之称的内蒙古呼和浩特走访了中国乳制品两家龙头企业:伊利集团和布集团。两个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企业已经逐渐走出三聚氰胺布来的危机,生产和销售已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对二〇〇九年的盈利充满信心。
走进两家企业的工厂,呈现在记者眼前的都是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用于生产布及液态奶的车间都在正常运转。
蒙牛公司行政副总裁姚海涛对于刚发布的年报表示“很不理想”。他说,蒙牛原本预期去年销售额达到二百七十亿元,但实际上只有二百三十八亿;其中,上半年盈利六亿,但三聚氰胺事件后召回和销毁的产品及原奶价值十五亿元,从而导致了全年呈现亏损九点四亿元。他表示,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蒙牛的销售已经基本恢复,综合市场占有率仍保持百分之三十,液态奶部分更是达到百分之四十,“今年会顺利发展。”
由于还未发表年报,伊利集团执行副总裁张剑秋措辞显得比较保守和谨慎。他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伊利曾有近半个月销售量为零,加之产品召回及销毁,二〇〇八年的亏损“会超过蒙牛公布的亏损数字”。在经过了一系列危机处理之后,目前的生产已经恢复了九成以上,尤其北方市场恢复速度最快。从今年一季度的销售来看,已经恢复到了危机之前的水平,应该还略有增长。“今年盈利肯定没有问题,但补回所有的损失还需要几年时间”。
12下一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