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大盛魁:清代最大的内蒙古商号 |
2009-04-30 |
|
当年大盛魁伙计们居住的房屋
大盛魁是清代中国北方最大的内蒙古商号。以大盛魁为代表的归化商业集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股份制企业群,出现的年代迄今已超过300年,它以归化(今呼和浩特市)总号为枢纽,分号遍布全国各地,建立起集商贸业、金融业、运输业为一体、联动互进的大财团,极盛时员工多达8000余人,并完善了一整套在当时堪称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难能可贵的是,大盛魁的股份制不是向外国人学来的,而是在中国土生土长起来的,是完全民族化的。 规模庞大 运转灵活 大盛魁是康熙年间由山西太谷、祁县的3个贫困汉王相卿、张杰、史大学通过做随军生意艰苦创业发展起来的。到清中后期,大盛魁已成为杀虎口、归化、恰克图、科布多、京津、汉口占据垄断地位的商贸集团。清后期,大盛魁在组织和营业的分工方面大致分4个部分:金融业(钱庄、票号、印票)、日用百货(丝绸、棉布、铁器、药材)、畜产品(牲畜、皮毛)、饮食服务业(茶叶、冻饺、货栈、养驼)。 当时的大盛魁是客户需要什么东西,它就经销什么商品。比如,蒙古王公贵族每年要进京城晋见,大盛魁就有专人为他们做后勤服务,包揽打点支应一切花销。返回时王爷们通常还要去五台山朝圣,大盛魁就经销各种朝拜用的念珠、法器。再比如,内蒙古商队冬天返回经过草原无人烟的地方时,饮食找水十分困难,大盛魁就把羊肉水饺包好冷冻起来以备途中食用——大盛魁在300年前就已生产“速冻水饺”供商人和牧民食用了。在200多年的历史中,大盛魁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组织机构,在内蒙古、北京、济南、上海、杭州、汉口、山西多地以及后来在俄国的莫斯科、圣彼得堡,外蒙古库仑(今蒙古乌兰巴托)等一些大中城市都设有自己的分庄、分厂、钱庄、票号;在草原上有许多流动贸易的“房子”(即帐篷),还有拉骆驼驮着货物走(蒙古)包串户的销货小组;并在各地开设了许多金融机构和小号。归化城中的总号则是它庞大机构的中枢,指挥调度着所有的分支机构,使之成为一个运转灵活有效的机器。 从性质上看大盛魁是一家典型的股份有限公司。以大盛魁为代表的归化商业集团早在300年前,在管理上就实行了两权分离的模式,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也是300年后的今天人们努力在做的事情。 大盛魁的人权与财权全部集中在总号大掌柜的手里,大掌柜有号事的处置权,对后继经理的任用也有着决定的权力。别家商号的财东是字号赚钱的时候财东按股份分红,字号赔钱的时候财东也要按财股清偿亏损的数额。大盛魁财东则是不管字号赔赚,他们照例分红,并不承担任何风险。
12下一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