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巴林右旗“增牛减羊”走出牧区发展新模式 |
2009-04-30 |
|
本报赤峰12月17日电(记者屈广臣徐永升)迎着冬日的寒风,走进巴林右旗浩饶沁嘎查,只见圈舍内肉牛膘肥体壮,而草场上已不见牛羊的踪影,没膝的牧草中,各种鸟儿在争相鸣唱。在这里,曾因草原治沙而受到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接见的嘎查达阿拉坦其木格,如今带领牧民走上“增牛减羊”的致富路。如今,巴林右旗的“增牛减羊、优质肉牛整村推进”战略,不仅让牧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也使全旗1200多万亩沙化退化草场恢复了生机。
“山羊嘴一把刀,四只蹄子四把锹”。过去,全旗180万只绒山羊和肉羊长期超载过度放牧,使近80%的草场退化沙化,牧民面临着无草喂羊的境地。如何化解畜牧业和生态间的矛盾?巴林右旗提出了“小畜向大畜上调,大畜向优质牛上调”的发展思路。大板镇浩饶沁嘎查的牧民高力布,三年前卖掉了家里的所有山羊和本地牛,养起了西门塔尔牛,现在优质牛总数已达到27头。三年前,他家90只山羊和27头本地牛年收入刚到7000元。今年,12头优质牛犊卖了5万元,再加上奶食品的收入3.5万元,一年收入8.5万元。
发展优质肉牛钱从何来?巴林右旗“捆绑”京津风沙源治理、农业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集中使用,2005年至2007年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今年又拿出5073万元扶持24个村购进优质母牛1万头。农牧民每购买一头优质牛,政府给补助800元现金,协调2000-3000元贷款。如今,全旗161个嘎查村中,已有48个嘎查村实施了肉牛“整村推进”战略,优质肉牛头数已达到8.9万头。
“羊退牛进”从根本上解决了草场禁牧的难题。如今,巴林右旗肉羊、山羊存栏量已由2004年的180万只锐减到136万只,而牛存栏却由2004年的12万头增加到了19.8万头,其中新增了优质肉牛7万头,全旗80%的草场实现了围封禁牧。驱车在幸福之路苏木的草场,随时都会惊起野兔和野鸡。苏木达孟和巴雅尔介绍,过去草刚能没脚,现在快到膝盖了,多年干枯的草原水库已开始蓄水,春秋两季的风沙也越来越少了。围封禁牧还让牧民吉日嘎拉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草场不好,常用镰刀和筢子搂草,现在草长高了,他开始用打草机割草。目前,巴林右旗草原植被率达到93%以上,每亩草产量比封育前提高了120公斤,达到150公斤。
“从羊到牛”的启示 ●王 晓
牛多了,羊少了,牧民富了,草场绿了,巴林右旗实施的“增牛减羊”结构调整,闯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之路,找到了经济社会内蒙古的“金钥匙”,可喜可贺。
我区是农牧业大区,同时又是生态脆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任务都很重,各地都在努力寻找合适的发展道路。巴林右旗在这方面进行的探索让人眼前一亮,他们因地制宜,减少破坏草场的山羊数量,增加经济效益高的肉牛养殖,提出了“小畜向大畜上调,大畜向优质牛上调”的发展思路,同时发挥旗委、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捆绑”集中使用各项资金,鼓励农牧民购买优质肉牛,扶助农牧民调整养殖结构,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草场禁牧的难题,而且带领全旗农牧民走上了绿色致富之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结合实际谋发展,这就是巴林右旗“从羊到牛”给我们的启示。新的一年就要来临,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各级各部门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积极应变,才能引导帮助广大农牧民增产增收,才能促进经济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这不仅是其职责所在,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