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年春季沙尘暴肆虐,漫天黄沙总让人觉得呼市“青城”的称号有点儿“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作为沙尘暴发源地的下风向城市,呼市没有足以抵挡沙尘暴的屏障,同时,城市内部的生态微循环气候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外地游客来到呼市后,常常感叹这里环境的恶劣。呼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该怎么打造高品位的城市名片和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呢?
今年的4月15日 ,呼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鄂尔多斯大街、成吉思汗大街的拓宽,仕奇公园的改建,春度公园、八一游园的新建……动作之大面积之广,几乎覆盖整个呼市。5月12日,记者跟随呼市建委副主任韩轶来到了绿化及市政建设的工作现场。
作为高级景观设计师,韩轶有一套完整的景观设计理念。他告诉记者,按照呼市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在今年的绿化工作中,三园建设和两带建设是重中之重,此外,公游园建设、景观街建设等工作作为核心工作的辐射部分将同“三园”、“两带”建设一起扮靓首府。
三园: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三园”指游乐园、动植物园和草原湿地公园。游乐园地处北郊防风林带。按照规划,游乐园的建设规模为64公顷,具有40多个娱乐设施,园内分为柳岸河景区、绿野仙踪景区、科技之光景区等景区,建成后将成为呼市地区最大的游乐园。该游乐园一期工程计划在今年8月完成。
记者一行随后来到位于呼市北郊的植物园,由于正在建设中,这里游人稀少,山里的微风不时夹杂一些沙尘。韩轶告诉记者,植物园是呼市的“肺”,是呼市景观中最大的亮点。进入8月以后,这里会变得更美,同时,其游艺功能也将更加完善。届时,青城公园的动物将会“举家”搬迁至植物园内,形成动植物园。据介绍,植物园连山地在内的总面积为1万亩,为了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动植物园,今后将对动物采取介于笼养和野生放养之间的半放养方式。
草原湿地公园位于呼市玉泉区政府附近。从呼市目前的气候状况及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来看,这块湿地的形成显得十分珍贵。该湿地公园总体的建设思路是将破坏的土地进行改造,形成面积2~3亩的大型水面,总的建设规模1165公顷。这里地势较低,随着水流的不断汇聚,在不远的将来,在芦苇荡中,“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景色将会呈现。
两带:贯通呼市衔接古今
“两带”建设指二环路景观带建设和民族、宗教、文化、风情旅游带建设。43公里长的二环路景观带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国内外先进的景观原理,在结构上,采用乔木、灌木相结合;常绿树木和落叶树木相结合;四季景观变化相结合;速生树木和慢生树木相结合的方式,将二环路的两侧构建成平面上疏密相间、空间上错落有致的绿色屏障。韩轶告诉记者,根据景观设计原理,在行进过程中,沿途每1~2公里就要有景观的变化。5月12日,记者来到南二环路时看到,路两旁的树木已经栽植完毕,所有树木根部都覆盖了地膜,起到了保水防沙的作用。虽然从目前看很多树木还没有成形,但是3年后基本可以形成气候。据了解,目前呼市地区可以栽种的树木有40多种,其中有20%是在呼市地区从未栽种过的新树种。多层次栽植树木,让连翘、丁香相继开放,让呼市的四季都有花香,常年都有绿色。
记者一行随后来到了东二环路与新华东街的交汇口。作为呼市的东大门,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个地方规划绿化面积将达到2万多平方米,目前已经栽植了30多种树种,并且进行了微地貌处理,在树的高度和品种搭配上费了心思,既形成了比较好的层次,也做了长远的规划,如栽植树冠大、寿命长的国槐,避免了以往同种树木栽植过多、生命周期接近的情况。
从归化城开始计算,呼市有近300年的历史,历史长河荡尽了很多故事,可是很多的文化点被湮没在现代化城市建筑中。从黛色青冢昭君墓、大小召、滨河公园,到“惆怅处,大漠寒烟四逸”的望月楼;从市井风味的老铺子到优雅精致的公主府公园……这些零散的点将被串起来,形成一条旅游线,将要设置辅助性的标志牌、特色建筑设施等,让游客及市民感觉到历史在这里是衔接的、贯通的。
“三园”、“两带”建设完成后,一道绿色屏障的大体范围已经圈定。在城市中心,10个新建、扩建公园将继续为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而服务。一个文明城市中,市级公园、区级公园、社区公园的辐射半径应该分别达到3公里、2公里和1公里。目前,所有新建的公园都由国内外知名设计院设计,秉承不同理念而设计的主题公园起点较高,避免了重复建设,同时解决了以往青城公园、满都海公园等集中在市区的问题,今后,城郊的市民也可以在居住地附近游园。“游园可以减少生活在城市楼群中人们的孤独感和枯燥感,创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这也是一个福利社会所必备的条件。”韩轶这样告诉记者。韩轶最后强调,要让首府最终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具有北方草原特色的园林城市,成为全国真正意义上的独一无二的“青城”,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口文/本报记者刘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