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个世纪60年代,内蒙古卫生防疫站主任医师白峰主持筹建了我区第一个病毒实验室,在我区首次分离出流感、乙脑、小儿麻痹病毒,摸清了病毒性肝炎在我区的流行规律和分布区域。她建立的乙型肝炎动物模型为我区乃至全国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白峰是河北人,1959年从山西医学院毕业后支边来到内蒙古。
5月13日,71岁的白峰向记者回忆了那些难忘的往事。“我是蒙古族,对大草原有一种天然情结,大学毕业后,我响应号召来到了内蒙古。那时,内蒙古的病毒研究工作还是一片空白,因为国内没有传代细胞可用,我用早期流产的胚胎肾培养出了分离病毒用的组织细胞。1963年5月,一个外地游医为伊盟(现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一个村子的村民接种天花疫苗时造成了传染。我听说后挺着怀孕8个月的大肚子赶到那里,采集样品后带到北京生物制品检定所,1个月后我在那里分离出了天花病毒。从北京回来10多天,我生下了大儿子。”
1970年,锡盟地区发生鼠疫,白峰带着4岁的二儿子来到锡盟,把孩子托付给一户热心人家后,她就到当地农村开展防疫工作。半年后,她不但从死鼠身上分离出鼠疫菌,还从鸟身上分离出首例鼠疫菌。白峰参加的中国病毒性肝炎流行学调查研究、小儿麻痹防治工作研究分别获得卫生部甲级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她被卫生部授予边远地区优秀医学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口文/本报记者王琼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