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7岁的郝峻峰是一名法学学士,每天早晨他都要按时走进位于呼市玉泉区清泉街社区内的办公室,开始又一天的工作。每次开办公室门的时候,他都会习惯性地抬起头看看门口挂着的牌子——呼市玉泉区兴隆巷司法所。这个司法所是自治区第一家进入社区服务的司法所,郝峻峰是这个司法所的所长。
尽管每天到这里咨询法律问题的人特别多,但是这间不足6平方米的办公室还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郝峻峰每天处理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例如买房卖房问题、家庭及邻里纠纷……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具体做起来却常常让他这个爱看国内外经典辩护案例的法学学士很棘手。
4月11日记者见到郝峻峰时,他正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桌上的50元钱发愁。事情是这样的,辖区内有一个四口之家,生活非常拮据,属于低保户。这家人和邻居关系处得不好,时常还要闹到剑拔驽张的地步,派出所为此还出过几次警。4年前,该户人家与周围4户居民共用1个电表,因为有人偷电,供电部门要进行罚款,几户居民协商平摊罚款,可是这家人却不同意,与邻居大吵一通后,将自家的电路掐断,过起了不用电的生活,这一黑就是4年。在这4年当中,这家人与邻里的关系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全稳定。
郝峻峰和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知道了这件事后,4次与矛盾双方接触进行调解,并且协调供电部门给这家人单接了电表,恢复了用电,较为圆满地解决了这起邻里纠纷。在郝峻峰桌上的询问笔录中记者看到,郝峻峰每次去进行调解都要做详细记录,调解后再进行分析。第一次调解笔录是这样写的:“由于双方积怨太深,调解工作没有成功……”在第三次的询问笔录中写到:“调解目的达到75%……”郝峻峰对记者说:“每次去调解前,我自己也很头疼,可是当矛盾双方的气头渐渐消下去,矛盾开始缓和时,我的心里特别高兴。”这件事情处理完后,那个曾经与邻居处得水火不容的家庭的女主人来司法所向郝峻峰表示感谢,执意要留下100元钱。第二天上午,郝峻峰将这100元送还,可是下午对方又送来50元钱,死活不肯拿走。郝峻峰对这送不回去的50元钱很头疼。就在记者走进司法所的前十几分钟,郝峻峰又去送了一次钱,可是那家没人。
基层司法所是设立在街道(乡镇)的区县司法局的派出机构,是承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郝峻峰说:“近年来老百姓法律意识日益增强,懂得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可是出现纠纷后诉至法院往往会造成矛盾激化。即使案件解决了,当事人之间的隔阂和对立也难以消除,‘一年官司十年仇’是这类现象的真实写照。如果不用适当的方法去妥善处理,不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安定,而且容易产生突发事件。我们司法所作为人民调解组织去解决上述问题就可以避免上述弊端。
呼市玉泉区兴隆巷司法所业务辖区面积为2.14平方公里,该区域内有10200户居民共计25766人口。记者了解到,自从2004年11月该司法所进入社区开展工作以来,辖区内的法律宣传工作明显提高,该司法所积极开展法律咨询和援助,并且开展社区矫正活动,既维护了辖区群众之间的和睦关系,又对重点管制人员回归社会进行教育和监督,得到了辖区居民的支持和认可。
口文/本报记者杜雨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