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秘软物引起关注 各地读者为解开谜团出点子 |
2009-04-30 |
|
前面的话:4月11日,本报独家披露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发现不明软物的前前后后,引起了区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当日下午,此事被新浪网以《农民家中发现神秘软物夏天不腐坏冬天不僵化》为题全文转载,各地媒体对此事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深圳新闻网、东北新闻网、青海新闻网等网站都相继对其进行转载。这两天,北京、沈阳、上海、西安、济南、北票、包头、呼和浩特的读者不断打来电话,为软物的主人张永平出谋划策。
是红茶菌?
呼市62岁的孙先生说,他9岁的时候见过类似东西,当时家人买来是为他哥哥治病的,用红茶或者红糖水浸泡,泡出的水让哥哥喝。孙先生说,他哥哥的病在当时被称为痨病,发现时为时已晚,所泡之水没来得及喝几次,哥哥就不久于人世,伤心之余,家里人把那东西一扔了之。孙先生回忆说,那东西叫红茶菌,初买来时不过拇指肚大,3个月后就长了几十倍,放在容器里,长大后与所放容器同形。家住呼市车站东街的江女士说,上个世纪80年代,呼市地区有老人喝用红茶菌所泡出的水,人们说喝了可以治病。在她的记忆中,红茶菌有一些特征与目前张永平家这块不明软物的相似。呼市的赵刚说,20多年前,呼市清水河县也流行过叫海宝的一种东西,分出一小块,用红茶水泡上可以独立生长,圆圆的,形状像海蛰皮。当时乡里人认为喝海宝泡出的水可以强身健体,泡出的水滋味酸甜。
呼市的李登标老先生一直在关注着本报对不明软物的报道。4月12日早晨,他给本报打来电话说,他有个朋友是生物专家,在北京市工作,对这方面有很深的研究。他以前也涉猎过有关太岁的一些知识。据他分析,张永平手中的软物很可能是太岁。李登标表示,如果张永平愿意,他可以取软物身上的一小块带上,专程去北京市找朋友做鉴定。李登标认为红茶菌与张永平手中软物有明显区别,红茶菌,又名海宝、胃宝,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其菌母晶莹透亮,在一定的温度下,用茶水和白糖再加上红茶菌菌种培养能够自然生长变大,饮其液味道酸甜。张永平手中的软物经过风吹日晒之后,再用清水浸泡仍然可以自然生长,泡出的水喝起来没有任何味道。这种软物夏天不腐烂,冬天不僵化,纵然风吹日晒也如此,十分难得。
极有可能是太岁
4月11日16时,上海读者唐文龙先生打来电话说,去年12月,他在距离沈阳市35公里的“天下第一怪坡”旅游景点,见到了一个和张永平家所藏之物极为相似的东西,当时那个东西正在对外展出,展出的时间只有几天。游人进入“天下第一怪坡”后,想目睹那个东西的真容,需要单独购买门票。唐文龙说,当时那个东西已经被权威专家明确鉴定为太岁。该景区的工作人员向游人介绍,经过鉴定,它有很高的医用价值,割而复生。听了这些,很多游人有意求得一块带回,但是都没能如愿。据介绍,如果将太岁放在没有遮挡的硬的平面或者埋在土中,它会自行移走。为了防止太岁游走,展出时,它被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箱内。4月12日,辽宁省北票市的李国柱打来电话说,几年前,北票市黑城子镇曾经挖出一块7公斤重的怪异肉球,后来被科研部门鉴定为太岁。李国柱说,他家距离当时太岁出土的地方只有几公里,当时他对那个事很关注。他认为,现在内蒙古出现的那个不明软物极有可能是太岁。
太岁的传说
太岁的说法来自于我国古代的“太岁纪年法”,后来经过不断地演变,太岁被神化,并且成了众神之魁。它在中国传统的“择吉术”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中国一些辞书的解释,太岁是古代民间对木星的一个别称,木星每12年要围绕太阳转一圈儿,它每一年有一个位置,地下相对应的就有一个太岁出现。民间传说盖房子兴土木的时候门不能正对着它在天上的星位。不然地上的太岁就会动怒。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太岁头上不能动土”的说法。按照民间的说法,人们对太岁是十分避讳的,如果人们在盖屋时发现太岁,一般人们都要把它拿回家,用酒泡上,目的是把它灌醉,让它记不得过去发生了什么。然后再悄悄在半夜色时分把它放出去,这样一来,太岁就不会再怪罪下来,挖它出来的人也就不会再担心有什么灾祸发生。现在人们为什么又把太岁与长生不老药联系在一起了呢?
近些年,在陕西、辽宁、吉林、河北等地都有过发现太岁。在我国古籍、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太岁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一种生物,被描述为视肉、聚肉、肉芝等 。据《山海经》记载,视肉最早是作为古代帝王生前喜欢食用的物品出现在古帝陵前的。具有 “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 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至于吃了以后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说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确有记载。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把它叫做肉芝收入“菜”部“芝”类,与我们现在见到的灵芝,并称为“本经上品”。《本草纲目》里还列举了几部以“芝”为主的药方,说明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着特殊疗效,其共同的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而且由于它具有自生自长的特点,显得更加珍贵。所以,历代帝王都千方百计去寻找它。
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听说东方有一种仙药,食用以后能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于是在秦二十八年亲自率将东行寻找仙药,他来到了山东省的琅琊镇,寻访到了非常出名的方士名医徐福,命其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并且赐给徐福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徐福随即率五百童男童女东行,来到了山东蓬莱寻找仙药不成。于是徐福又修造船只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扶桑,到达了古代瀛洲、方丈等地,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一带继续寻找仙药。据说秦始皇让徐福寻找的仙药当中就有太岁。然而2000多年过去了,徐福和他的寻找船队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而秦始皇梦寐以求的仙药也化为了历史传说。
本报寻找识货人
太岁是不是真的现身内蒙古了?看了本报的相关报道后,全国各地有不少读者主动参与,为验明不明软物的身份出谋划策。上海读者唐文龙建议本报与沈阳市有关方面联系,以揭开软物身份之谜。辽宁的李国柱认为,北票市有关部门对太岁一事应该更清楚,他建议本报与北票市的媒体联系,寻找能够做此方面鉴定的权威家。
1992年8月22日,陕西省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在渭河中捞出过类似软物,后来被陕西省有关专家确定为太岁。鉴于此,4月12日早,记者联系到了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作为当年为陕西渭河捞出的太岁验明正身的人物之一,杨兴中教授对此很感兴趣,他表示他先在网上了解一下内蒙古这个软物的具体情况,如果可能,他会与本报联系。当日,一个自称是西安某研究所的张先生对记者说,看了网上前一天关于内蒙古不明软物的报道,他产生了来内蒙古为软物做鉴定的想法。
4月11日晚,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位教授称:“如果取软物身上的一小块来做实验,在显微镜下能够看到他的细胞结构,就说明它有生命。
现在本报有意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有关专家,以解开不明软物身份之谜。
联系电话:(0471)6685352联系人:辛 一
本版稿件作者/本报记者辛 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