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遍布呼市街头巷尾的美容美发店,平时很少有人把它同劳动就业联系起来。在呼市紫兰(音,请美编造字,草字头 阑)美容院采访时,记者见到了该店高级发型设计师李晓峰。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小伙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这一行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初中毕业那一年,16岁的李晓峰从赤峰市的农村到赤峰市市区打工。一年之后,他来到呼市,凭着对美容美发这一行业的喜爱,他开始在一所职业学校系统地学习技术。之后,凭着勤奋和执着,李晓峰从最初每月200元的工资,发展到如今的每月4500~5000元的工资,不但在呼市盖起了房子,还娶了漂亮贤惠的媳妇。“美容服务业是一个创造美的行业,它不仅促进了社会消费的增长,而且解决了许多像我一样的人的就业问题。”一脸憨厚的李晓峰说。
谈到美容美发行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呼市工商联李忠善副处长说,这一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很强,这主要得益于该行业在短短十几年中的快速发展,就呼市而言,美容美发行业直接带动了数万人就业,创造产值近亿元。因此,基于内蒙古当前和未来面临的就业压力,以及未来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美容美发行业将是一个有着非常大的就业和产值增长空间的领域。
李忠善说,美容美发大多是一对一的服务。因此,广义上的美容经济已经成为典型的就业经济,也可以说是一种超劳动密集型经济。另外,美容经济的主体成分几乎完全是依靠民间资本在支撑运转。同时,它也是典型的女性经济,该行业的从业人员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女性,这其中占相当比例的又是农村女性,这对促进困难群体的就业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国家有关部门对美容服务业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美容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有750万人左右,实现产值1600亿元。每位从业人员的年营业收入为2万多元,年人均收入为1万多元,每人为国家创造利税700多元。更引人注目的是,近几年来美容美发行业每年吸纳就业的人数都以20%的速度在增长,产值的增长速度更在30%以上。这种快速发展的态势表明:该产业的延伸内涵丰富,供求的弹性空间较大,尤其是在相对落后、发展潜力较大的内蒙古,发展空间更大。
内蒙古美容美发同业商会会长杨俊平认为,发展美容经济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发展美容经济对于调整我区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所起到的拉动作更是显而易见。本组稿件作者/本报记者 李国萍 温慧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