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本报刊发了《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在我区启动》的消息,许多读者打来电话询问什么是预警信号,老百姓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及时获得预警信号,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对于我区的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有何影响等等。就这些问题,记者于近日采访了自治区气象局的有关人士。
据了解,预警信号分为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积冰等10类,总体上分为4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同时以中文、英文以及蒙古文标识,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根据不同的灾种特征和预警能力确定不同灾种的预警分级及标准,当同时出现或者预报可能出现多种气象灾害时,可以按照相对应的标准同时发布多种预警信号。
春天通常是沙尘暴肆虐的季节,当预警信号为黄色时,表示24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这时,人们应当做好防风沙的准备,及时关闭好门窗,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同时要把围板、棚架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固定紧。当预警信号为橙色时,表示12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这时,人们应当尽量少骑自行车,外出时尽可能不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以及老树下逗留。当预警信号为红色时,表示6小时内可能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此时所有人员都应当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学校应当推迟上学或者放学时间,直至特强沙尘暴结束。受特强沙尘暴影响地区的机场要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要暂时封闭。
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减灾处处长潘进军说:“当突发性气象灾害发生时,根据预警信号颜色的不同,公众应当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及时地得到预警信号,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手机短信息的方式发送预警信号,这样,在户外的人也就能够收到预警信号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