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荒漠化治理示范基地形成体系 |
2009-07-09 |
|
内蒙古日报6月18日讯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启动了一系列生态建设专项,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研究针对不同环境下的技术方法,形成了30多套成熟生态建设模式,以技术创新带动了荒漠治理和产业化开发工作。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启动的不同技术模式已经应用于全区各生态类型区的综合治理。在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区总结出“乔灌混交网格状防护林建设技术”等林业生态建设模式,在沙区总结出“生物沙障”等一系列治沙技术模式,在退化草地方面研究出“低扰动植被恢复技术”等。据了解,目前自治区生态综合治理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已达24个,其中国家级防沙治沙示范区6个,这些科学试验示范基地覆盖了全区各个类型的土地,初步形成了保证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技计划顺利实施的基础体系。
此外,内蒙古各相关科研单位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治区多项生态科研课题。其中,“准格尔旗皇甫川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农林牧全面发展试验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半干旱区沙地综合治理技术与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获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未来3年,自治区还将以半干旱区沙地、草原和黄土丘陵沟壑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利用为重点,建立一系列科技示范区和示范基地,为内蒙古生态建设提供强劲技术支撑。(许晓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