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青海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老西宁
2009-07-09

  西宁印迹

  运羊毛的筏子客

tujian.org

  解放前,青海的羊毛产品向外运输主要靠湟水河道。曾经在青海省政府工作过的李廷良老人回忆,当时省政府秘书处对全省的各项事务事无巨细,几乎都要过问。诸如每年夏秋,青海从水上向兰州发运羊毛,也必须经过省政府秘书处同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老还清楚地记得1942年他被派去当押运员的经历。押运员不仅要看好羊毛,防止被盗和丢失,还要看管好筏子客,不准他们走私或夹带禁止出省的物资,如面粉、清油及皮毛等。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老回忆,那时装羊毛的地点在周家泉八盘磨湟水河边,筏子客们将3根松木支成三角架,然后把空牛皮袋吊在架上后,将羊毛装入其中。30个牛皮袋子被松木和绳子绑扎成一个整体后,还要在表面和四周放上羊毛捆儿,最后再用羊毛绳拉紧便形成了一片皮筏。一般的筏子客都执掌五片皮筏,那阵势甚是壮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乘上皮筏,顺流行至老鸦峡时,除了把式(掌舵的人)和叶子(扶桨的助手)之外,其余的人都要沿河步行一段路程。因为这里有俗称“打狗门”和“青石头”的危险河段。当时在筏子客间流传着两句顺口溜:打狗门要看,青石头要转。打狗门是指河中心的一块巨石,河水特别大时,它就像一个暗礁,把式们须仔细观察水的流向,凭经验和胆识绕过,方能顺利通过。而过青石头就要把三片皮筏放在上游,把所有的人集中在两片筏子上,齐心协力,把住皮筏旋转前进,否则撞上这片青石头便会连人带筏沉入河底。 tujian.org

  李老说,那时的筏子客们生活很不易,所以,总会利用运输羊毛的机会偷偷带些面粉出去买卖。通常为了逃避官府关卡的检查,他们将装有面粉的牛皮袋,用绳连在装有羊毛的皮筏后面,在水面上漂浮着。快到关卡时,便把绳收紧,以致装面的皮袋被拉到了羊毛皮筏下,这样便正好与装羊毛的皮袋上下重叠,外人根本看不出底下还有东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皮筏到了湟水河与黄河的交汇处,水势渐渐平稳。筏子客们便将几片皮筏连在一起,上面支顶白布帐篷,用不着靠岸,就可以在河上过几天安稳日子。到了兰州后,为了加重羊毛重量,商号的老板要求筏子客们在羊毛上作弊。他们先将肉油汤泼洒到羊毛上,然后将细沙掺到羊毛中。(作者:张晓娟) tujian.org

  家有一宝西宁藏洋的故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了年纪的老西宁人或许都记得,解放前的西宁市场上流通过一种名为“西宁藏洋”又称“马麟藏洋”的银元。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银元的出现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前后,英国在东印度公司制造了一种名为“印度卢比”的银币,这种银币不仅含银量低,而且做工粗糙。但在此后,“印度卢比”却成为了英国列强对我国实施经济掠夺的工具,他们将“印度卢比”经我国西藏地区,不断地流入青海、四川等地,以换取大量皮毛和茶叶等中国物资。当时很多爱国人士面对这种局面,指出“印币亡边”,积极呼吁朝廷采取措施,抵制英国的“印度卢比”。时任四川省总监督的锡良意识到“印度卢比”对中国经济的严重侵害,遂上报朝廷后,经朝廷批准,责成四川银币厂铸造“四川藏洋”银币来抵制“印度卢比”的流通。官方铸造的“四川藏洋”不仅含银量高,而且外观精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钱币正面是光绪皇帝侧面半身像,背面是花卉组成的图案,中间有“四川省造”四个汉字。“四川藏洋”进入市场后,有效抵制了“印度卢比”的流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青海通史》记载,1930年,马步芳的叔父马麟,在甘肃省任国民军暂编第一师师长掌握军权期间,通过与时任甘肃造币厂厂长邓论是老乡的关系,铸造了一批供青海、四川等地区流通使用的、与“四川藏洋”相似的银币——“西宁藏洋”。因此,老百姓又把这种银币称为“马麟藏洋”,尽管它含银量低,制作粗劣,但在当时对抵制英国的经济掠夺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久,随着“印度卢比”在青海的销声匿迹,“西宁藏洋”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宁藏洋”就是这段历史的实物见证,也是老西宁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往事。因时逾百年,其遗存极少,所以,这种钱币十分珍贵。(作者:崔艺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宁旧事老西宁的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青海解放前,在西宁制作挂面的匠人并不多。金塔寺内的谢成明,宏觉寺内的宋元生,原转经寺(在今人民街中路北)内的祁宽忠等挂面作坊是西宁仅有的几家。这些挂面作坊多设于寺庙中。因为制作挂面需要在大片空地上支起高高的挂架,寺庙大殿最为适合,而且制作挂面需要环境干净,这也是寺庙愿意让挂面作坊进入其中的原因。其次,从牧区来西宁采办生活用品的藏族同胞多在寺庙中借宿,这样也可以很方便地和他们做买卖挂面的生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宁挂面的品种有细面、韭叶面、宽面、大宽面。大宽面在市场上不多见,大多是大户人家定做的。挂面的原料多选用上好的乐都高庙、湟中、平安驿的小麦或西宁郊区的小红麦。按照解放前的计量,每一石小红麦为1500斤,经晒干、拣选杂物、筛选等工序,入磨的小麦约为一千三百斤,磨出面粉后仅剩约六百斤,而最终做出的挂面成品仅有五百斤左右。从原粮的数量、出粉率、成品数量的比例中,可以看出西宁挂面匠们选料的严格和精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前的挂面因为奇缺且价格稍高,成为了西宁人馈赠亲友的礼品而非日常食物。1950年,在西宁大十字南侧,一个名为马琳的人开了一家机器面条铺,专用压面机制作面条。后来,他与谢成明合伙,开始小量生产机制挂面,这就是西宁机制挂面的萌芽。从此,挂面成为日常食品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当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3年国家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后,挂面匠人们也响应国家政策,自发组织起合作生产小组,由谢成明的儿子谢联邦担任组长,用压面机生产挂面,产品交给西宁市粮食公司统一销售。后来,合作小组逐渐发展成了西宁首家机器面条加工厂,1956年又在大同街扩建成西宁市挂面厂。(作者:严永章)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茯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宁设立茶叶交易行政机构源于明代。为了便于边疆地区百姓的交易往来,移秦州(今甘肃天水市)的茶马司于西宁。新的茶马司设在西宁城内府衙,茶务归西宁府管理。当时规定的茶马交易比价为,上等马每匹换茶120斤、中等马70斤、驽马50斤。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将茶叶征税款充作军饷,茶马事务,因此停办。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西宁地区的茶务,又恢复开办。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又恢复了西宁等五个茶马司,继续以茶易马。过了三年,西宁等司又奉令全部撤销,停办茶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到了清末民初,西宁地区的茶叶交易,完全由私人经营。于是,城内外的私人货栈应运而生。据笔者所知,东关的货栈最多,如“洪顺店”“丰泰店”“祥和店”等。城内仅在观门街的“水盛恒”“福益公”等几家。这些货栈除经营布匹、棉花、谷类、食品加工辅料外,茶叶也是最主要的商品。那时,上乘的茯茶有“天顺茶”“裕顺茶”“天泰茶”等。每包售价白洋1元左右。但最为有名的还属“裕丰茶”,它是由西宁头号商号“裕丰昶”的老板廖霭庭先生专门在南方雇人制造后,再成批运回西宁出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西宁人历来喜欢喝茯茶。但是茯茶名称的来历却很少有人知道。根据过去茶马交易的线索,官府将茶叶分为“官茶”和“商茶”两大类。“官茶”是政府和军队在自营的茶山上摘来的,主要用来换马;而“商茶”则是拥有茶叶执照的茶商向户部纳税后贩运来交给茶马司的茶叶。当时交通不便,统治者为了鼓励茶商贩运茶叶,在他们每次将货交到茶马司后,都奖给茶商上等附茶700斤,中等附茶560斤,下等附茶420斤,作为酬劳。这些赏赐给茶商的茶叶,准许他们自己拿去单独出售或换马。因为这种酬劳是在正茶(即交纳的茶叶)之外附带发给他们的,所以名曰“附茶”以区别于官营的“正茶”。渐渐的,人们就将这种附带发的茶用谐音称之为“茯茶”了。(作者:张奋生)

tujian.org


茶叶交易袋子小量一批
     相关链接
    ·青海民族大学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
    ·青海开展“集中打击偷采盗采煤炭资源”专项
    ·德令哈全力部署绿化国土 今春植树14.2万株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互助五项措施力推扶
    ·省教育厅要求学校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
    ·力促就业 西宁市工会职工技能培训基地达10
    ·青藏兵站部“三站”部队官兵看上数字电视
    ·青海省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出具体要求
    ·农民对“家电下乡”的喜、忧、盼
    ·喜看农民工自费上技能提高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