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2009年5月,杭州西子湖畔传佳讯——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主办的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隆重揭晓,我省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屈巧哲榜上有名! tujian.org
在江南的绮丽风光里,作为西海戏苑中,中国戏剧最高奖零的突破者——屈巧哲,在35朵含笑绽放的梅花丛中精彩亮相,分外引人注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这可喜可贺的美好时刻,蓦然回眸屈巧哲从艺20多年的风雨征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正内涵。 tujian.org
春华秋实从艺路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屈巧哲1962年出生于陕西省周至县。自幼聪慧伶俐,在乡音秦韵的熏陶下,对大秦之腔情有独钟。在多梦的花季,屈巧哲于1980年考入甘肃张掖艺校,师从“七岁红”王毓芳先生,专攻正小旦。1982年她毕业分配到七一秦剧团,从此活跃在戏剧舞台。同年10月,她参加了张掖地区第一届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委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面对别人羡慕的目光,屈巧哲并不满足,她那追求更广阔艺术空间的心灵的翅膀,试图在西部的高天上翱翔!屈巧哲几经寻寻觅觅,终于让梦想栖落在遥远的地方——青海。她于1985年12月调入西宁市秦剧团,从此与青海戏剧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在春华秋实的演绎生涯中,开始了梦的追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20多年的粉墨春秋中,博采众长,臻于成熟的屈巧哲,先后在《五典坡》、《白蛇传》、《铡美案》、《窦娥冤》、《湟水情》、《母亲》等50多部传统剧现代戏中,精心塑造了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连续6年参加西北五省(区)秦腔名家新秀交流演出,蜚声大西北;先后16次获省、市及西北五省(区)中青年演员比赛一等奖;8次荣获全国戏曲大赛一等奖;3次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并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高原博大,西海情深。青海省、西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屈巧哲极为关怀和支持,给予她至高的荣誉:国家一级演员、省党代会代表、市政协委员,1991年共青团青海省委授予她“文艺明星”称号,2004年授予她省、市“劳动模范”称号,同年她被评为全省“十大女杰”,2005年她被评为西宁市“十大女杰”和“三八”红旗手,2006年她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2008年被评为省优秀专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几多关爱和荣誉犹如一串闪亮的珍珠,与屈巧哲的艺术人生交相辉映。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秦韵悠长献精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屈巧哲不仅有副得天独厚的“金嗓子”,而且扮相俊雅端庄,身材高挑婀娜,擅长扮演带悲剧色彩的古今妇女形象。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艺海无涯苦作舟”的孜孜追求中,一直在唱腔发声和表演技巧上狠下工夫,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内在感强的表演风格,深受观众的好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梅兰芳大师主张“戏演到三分生是一种境界”。其内涵就是要求表演艺术必须追求新鲜感,常演常新,不给观众以“似曾相识”的印象。屈巧哲走红后努力把握这一艺术规律,老戏新唱,精益求精地献演其代表作《赶坡》和《赵五娘吃糠》等传统戏。在《赶坡》这出屡获大奖的折子戏表演中,她深谙“心感于物而动,音动于心而发”的真谛,加快表演过程的节奏,以声传情,刚柔相济,尤其是她那以正音行腔为骨架,以装饰润腔为肌肤的旋律掌握手段,使王宝钏贫贱不移、不卑不亢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堪称脍炙人口的精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德艺双馨的屈巧哲,无论角色大小她都认真对待,从不摆名角架子,如在新编历史剧《秦腔将军》、现代戏《湟水情》中尽管戏份不重,但却也能演出风采。由她领衔主演的现代戏《母亲》,声情并茂,震撼人心,为她的又一代表作。屈巧哲曾以此剧和折子戏专场,首次向“梅花”奖冲刺,颇受好评。北京专家在点评会上说: “青海的屈巧哲现代戏、古典戏都演得很好,是个实力派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一褒奖,激励屈巧哲更加精益求精地攀登艺术高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梅花香自苦寒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人生既有朝霞般的蓬勃,又有夕阳般的美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决不虚度年华的屈巧哲总想在有限的艺术生涯中发挥更多的光和热!为了梦想的实现,她很早就将孩子托付家人照看,自己全身心地投入艺术事业;犹如梅魂暗香那样,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香满乾坤!如今,当人们只看到她“摘梅”的风光荣耀,却不知屈巧哲背后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经历了多少坎坷艰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曾记否?当剧团因经营不景气,处在低谷时,一些和屈巧哲联袂演出的花脸、老生都设法调往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等外地院团,而有条件外调的她,宁可拿百分之七十的工资,也矢志不移地坚守阵地,和大家同甘共苦,坚持演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曾记否?当省剧协主席团向中国剧协“梅花”奖评委会推荐她参赛后,她日夜不停地勤排苦练;而在一次次与“梅花”奖失之交臂时,她仍不气馁,从头再来,以45岁这一限制年龄作最后的冲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曾记否?屈巧哲赴杭州参赛时,因缺少音响灯光字幕机,在杭州越剧院的无偿支援下才摆脱尴尬。她终于在《赶坡》中以声情并茂的唱功、《背女》中老生旦角集于一身的神形兼备的表演、《赵五娘吃糠》中水袖跪步、磋步等高难技巧,折得“梅花”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五月的夏都以威风锣鼓喜迎屈巧哲载誉归来,深情的西海寄予她更多的期望。屈巧哲由衷地表示:获奖不是目的,而是新的开始,我要以感恩的心来回报青海!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者:李振)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工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