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家地方出版社对于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它首先必须是那个地方所生长着的斑斓多姿的文化的记忆者,是各种精神财富的收集者、贮存者。其次,它将是那种文化和精神财富的传播者,无论是偏远的山乡、旷远的牧帐,还是偌大的工厂、兵营、校园,四通八达的街道连通起来的一个个居民小区,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在他生命的历程中,都会共享由书籍所承载的知识之果、文明之果、精神之果;共享它所能给予一个人、一个社会持久的滋养。这种事业把参与其中的人们,塑造成了一群持灯的使者。他们经年累月用沉默的文字,为一个地方或者更为广阔的世界,构筑着精神的家园,生产着知识的“维生素”,精神的“钙片”和心灵的稀缺元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随着网络、手机、广告、商业化、机械化、信息化技术的日常化和覆盖全球范围的普及程度,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助长出的快餐文化正在日益深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当下纸质出版业已面临新的挑战,市场的不确定性给出版业带来很大的压力。青海人民出版社,作为青海本土文化和青海精神生活的风向标,历经几代出版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追求,建立了这样一种胸怀和信念:文化或者文明的形成,从来是需要经过漫长的积累、艰辛的努力。书籍出版,作为整个社会精神生活基础性的元素,一直对一个时代发挥着持久而广泛的积极影响。 tujian.org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4年5月,青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从此,它像神奇的持灯的使者,将它所汇聚的知识和精神的光亮,照耀到青海大地的每个角落,延伸到省域之外,大江南北,甚至国外的书店、图书交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半个多世纪的出版行程,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图书。迄今为止,共出版各类图书3.6万余种,发行8.6亿多册(张)。这相当于在青海的版图上,汩汩流淌出了另一条文化的长江;而如果将它矗放,又是一座精神的昆仑山脉。而这样的文化长江与精神昆仑,的确是青海出版人聚沙成塔、积跬步致千里的象征;的确是他们春蚕吐丝、紫燕衔泥般工作的生动写照;的确是他们默默奉献、铸就灵魂工程事业的最好证明。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一家地方出版社,他们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自觉地服务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局。出版社相继出版了《青海通史》、《西部开发人物传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管理》、《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青海旅游系列图书》、《昌耀诗文总集》、《站在高原能看多远》等一批广受好评的图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0年来,近3000种图书获得优秀图书奖,其中《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管理》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图书奖;《青海通史》、《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藏传佛教神明大全》等图书获“中国图书奖”;《夏噶巴文集》等图书获全国藏文优秀图书奖;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青海高原地方民族特色的图书、画册,或被译为外文和国内少数民族文字,或被大中学校作为教材,或进入国际图书市场。这对扩大青海在国内外的影响、提高青海的知名度起到了良好作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创刊于2000年10月的青少年期刊《快乐青春》,至今共出版41期,总印数228万份,最高期发行达8万份,现行销全国各省、市、区,是青海省发行量最大的刊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1年创办的以文学为主的综合性藏文季刊《章恰尔》,注重社会效益,坚持以质取胜,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品位,努力突出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团结和引导广大藏族作者讴歌新时代,高扬主旋律,被人们称颂为“藏文版的《人民文学》”;2002年6月,该刊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进入了“中国期刊方阵”;2003年该刊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成为我省期刊界和全国民族文学期刊界惟一获此殊荣的期刊,创刊至今共出版92期,共发行60万册,扶持了一批藏族文学新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9年创办的全国藏族聚居区惟一一份民族文字的课外读物、全国第一张藏文少年报——《刚坚少年报》(藏文版),坚持“三个面向”,结合课堂教学,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培养藏族新一代人才提供了健康的精神食粮。创刊至今共出版460期,共发行410万份,被藏族聚居区少年儿童和广大师生誉为良师益友。该社出版的藏文图书、期刊和报纸,已行销全国藏族聚居区,有不少藏文图书还进入了印度、尼泊尔、日本、西欧、北美等国家和地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延伸青海出版产业的触角,实现工作平台的转移,青海人民出版社近年来不仅仅精心整理已有的藏族传统文化、宗教经典,还相当关注年轻的学者对于藏族传统文化和宗教的最新研究,这些成果不仅在国内,就是在国外,诸如在尼泊尔、印度等国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这些图书的出版,在社会意义上,维护了藏族聚居区的稳定,用实际的出版活动,巩固了藏族传统文化在现代传播中的断裂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9年,青海人民出版社还将继续做好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的《藏族十明文化传世经典丛书》80卷、《藏医学经典荟萃》、《十世班禅佛学文集》等项目的图书出版工作。在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出版方针指引下,还将陆续推出《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丛书》、《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帝国史译丛”中的《罗马帝国》、《莫卧儿帝国》、《拿破仑帝国》等精品图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文化长江,青海人民出版社势必还要流长,作为精神昆仑,青海人民出版社势必还要增高。而它带给一代代读者心田里的文化波澜,精神风景,无疑会化作巨大的出版资源,像浩浩荡荡的大河,汹涌澎湃、一路风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者:王琼瑶 祁明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批报纸财富交易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