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足的干劲、更有力的举措,大力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加快高原旅游名省的建设步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摘自强卫在全省第四次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围绕保增长加快旅游业发展速度,围绕扩内需扩大旅游业投入和消费,围绕调结构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围绕促就业扩充旅游业就业容量。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摘自宋秀岩在全省第四次旅游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青海新闻网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6月12日,全省第四次旅游发展大会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去年以来全省旅游业发展情况,认真分析当前旅游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部署进一步推动全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充分发挥旅游业在金融危机中保增长、扩内需、促就业、保民生的积极作用,为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谋划叫得响的旅游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青海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同矿产资源一样,极具开发潜力。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建设高原旅游名省,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尤其要充分发挥旅游经济“兴一业而旺百业”的带动作用,以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服务业规模扩大和产业提升,进而有效拉动内需,促进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目标任务的实现,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自信开放创新的姿态,树立“大产业、大市场、大投入”的理念,谋划一些大的项目,建设几个像样的、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叫得响的旅游产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资金
要大力招商,积极创新招商模式,拓展招商渠道,大力引进海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大资金,为全省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外部动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大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旅游合作和竞争,推动旅游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和管理社会化发展。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谋划大手笔鼓足大干劲实现大突破
提升旅游品位和形象打好四张牌我省旅游产业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特别是兰青复线通车、玉树巴塘机场即将通航,青藏铁路西格段复线、西宁机场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兰州-西宁-乌鲁木齐客运专线即将开工等等,必将为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有利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铁路、机场、公路和城镇建设,改善提高接待服务能力,努力畅通对外交通,切实提高景点可进入性和基础服务保障水平。加大景点景区建设力度,一方面,要加快青海湖、三江源、盐湖城、西宁夏都、金银滩、原子城等重点景区建设力度,提升全省旅游品位和形象,解决名声大但留不住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打好民族文化、气候、生态、区位四张牌,发展生态旅游,培育发展商务旅游、会议会展旅游、休闲度假旅游、节庆旅游等新兴旅游热点,解决旅游产业链延伸拓展的问题,把青海建设成名副其实的青藏高原旅游胜地。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继续借助媒体、会展、节庆、文体活动等各种平台,加强对内地沿海发达地区、港澳台地区以及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宣传推介力度,把大美青海宣传出去,吸引更多的人到青海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丹噶尔古城的启示
作为一个只有十多万人口的贫困县,湟源县持之以恒建设丹噶尔古城的精神和做法很值得全省学习和借鉴。几年来,在县财力微薄的情况下,他们这边挤一点,那边争取一点,通过适度举债、吸引社会资金等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坚持不懈地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终于建成了有规模、有档次的丹噶尔古城。这个项目对当前经济的拉动作用正日益显现,古城开街不到两个月,接待省内外游客人数就已达到20多万人,吸纳就业1200多人。湟源小县城办大事,凭的就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速保持在20%以上
从全省来看,旅游业发展还面临着三大问题和困难:一是旅游资源丰富,但特有的、高品位的新兴旅游产品还没有开发到位,真正拿得出手、能够一枝独秀的旅游项目、旅游品牌不多,把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水平仍然不高。二是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薄弱,尚未形成系列化、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没有很好地发展和占领休闲游、度假游、体验游等既具有青海特色又是高端旅游的市场,一些景点能够吸引很多人但留不住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我省旅游企业普遍“小、散、弱、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旅游市场低迷,使本来就没有强大起来的市场主体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考验。因此,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切实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围绕保增长加快旅游业发展速度,围绕扩大内需扩大旅游业投入和消费,围绕调结构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围绕促就业扩充旅游业就业容量,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速保持在20%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投资16亿元实施12个项目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加快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在规划建设的方向上,必须要坚持统一规划,体现特色,把旅游项目与文化、体育、生态项目有机对接融合起来,做到整体规划,不搞有损自然景观的人为景观建筑,突出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坚持通过原生态、人性化的手段,让游客融入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切身感受青海高原神奇壮美的自然魅力。二是在规划建设的重点上,要紧紧围绕“两圈两带一区”旅游发展格局和“一圈三线”产品构架,加快编制三江源、坎布拉、祁连风光、贵德城乡旅游等重点景区详规,加快组织实施。要针对我省项目数量少、品位低的现实状况,加大旅游项目前期工作力度,超前策划一批以高原自然风光、生态旅游、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为重点的优质旅游项目,力求做到整体招商、滚动开发。三是对纳入规划建设的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青洽会已签约投资16亿元在原子城、祁连山、黄河源头、年保玉则实施12个项目,今年能开工的要尽早开工,已开工建设的要加快进度,尽早发挥效益。西宁机场扩建、西宁火车站改造以及旅游公路、引导标志系统、公共信息服务等与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建设,要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加快进度,进一步提高旅游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直接涉及青海湖景区、日月山景区、祁连山风光带、孟达景区等重点项目的地区和单位,要强化管理,跟踪问效,确保项目顺利建设,按期投入使用。四是要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发展私募基金,尤其要吸引国内外大型私募基金来青海投资旅游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展高端旅游打响几个精品旅游品牌
积极发展高端旅游,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高原旅游名省,必须坚持把支撑旅游产业的“六要素”与青海的特色紧密结合起来,把着力点放在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高端旅游上,通过推动旅游资源的深度整合、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旅游大发展。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省将突出重点,集中打造和打响几个精品旅游品牌。强化青海湖、塔尔寺等已有一定影响力、吸引力的品牌,充实内容、丰富内涵,在观光和参与体验的结合上下功夫,在特色旅游产品、特色餐饮、特色民族文化的配套上下功夫,促进全省旅游业提质上档,转型升级。抓住玉树机场通航的契机,着力打造原生态品牌,开发以融入自然、感受自然、保护自然为主题的三江源生态之旅、三江源文化之旅等系列产品。依托青藏铁路线,加快沿线景区景点建设,发展探险、登山、野营等多种体验旅游,加快推出中国盐湖城工业旅游等品牌,开发世界屋脊天路之旅系列产品。加快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开发以原子城为中心的红色追忆之旅系列产品。整合开发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周边一小时休闲观光旅游圈的休闲避暑夏都之旅、森林公园美景之旅等系列产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要把握消费升级转型的基本趋势,深度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我省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旅游、健康旅游、文化旅游,深度开发自驾游、特种游、冬季游,积极推进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市场建设和产品推广,深入开发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绿色、安全、营养的高原餐饮食品,全面提升我省高原特色旅游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扩大旅游产业就业容量
大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扩充旅游产业就业容量。2008年全省旅游业直接从业和间接从业人员达21.6万,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6.8%。旅游业不仅是我省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同时也是我省吸纳就业极具潜力的产业。今年,经济增长放缓,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必须充分发掘旅游业吸纳就业的潜力和空间,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在一些薄弱环节上取得突破,加快形成新的旅游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加大帮扶力度、奖励力度和改革力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者:张雅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旅游合作风险热点产品结构产品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