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我省各高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积极搭建六大就业平台,营造更加良好的就业环境,努力促进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搭建供需交流平台。各高校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举办校园应届毕业生大型就业洽谈会、各种小型座谈会、见面会,实行“实习 就业”、订单式培养,以促进毕业生灵活就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各高校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组织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到学校参加各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和人才交流会,开展供需交流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广泛的选择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搭建就业指导平台。各高校加大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职业规划课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专题报告、党团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强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鼓励毕业生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就业思想,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社会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省教育厅开通了“青海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还和时代英杰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教育系统”,使各高校师生都能上网使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各高校利用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种政策,通过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短信、电话以及QQ群等形式发布毕业生就业信息。省属8所高校还先后启动了“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青南计划”及“村官计划”工程等一系列就业计划和行动。为了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实现就业,学校领导带队组织人员赴北京、天津等地,发布毕业生信息,巩固已有的就业市场,赴青岛、广州、东莞等城市整体推荐毕业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搭建就业实习平台。各高校大力推广未就业毕业生实习训练工作。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建立了很多校外实习基地,加大学生实习、实践工作的力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加大投入,建设了高标准的校内实训基地;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和青海警官职业学院结合本校实际和省情特点,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发挥了很好作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搭建创业实践平台。青海大学积极宣传推广和总结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典型和经验,先后与省妇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创业培训进校园、创业知识讲座等活动,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每年拨付专项资金20万元,支持大学参与科研,提高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青海师范大学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实施“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邀请成功创业校友和省内专家、学者来校做报告和举办“创业 就业”高层次人才高端访谈活动,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发展协会,设立了毕业生创业启助金。青海民族大学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了“自主创业我先行”、“现代女性大讲堂——促进女性就业创业论坛”、“计算机平面设计”、“勤工科技看就业”等专题报告、学术讲座和“毕业生招聘模拟大赛”等,使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技能、综合素质、创业意识和创业本领有了明显的提升,涌现出了2006级热能动力专业汽车工程方向韦国勇同学创办“铭润汽车保姆工作室”、20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林亮同学创办“勤工俭学洗衣社”等大学生“以创业带就业”的典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搭建区域合作平台。青海大学实施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为国土资源厅、西部矿业和青海盐湖集团等单位培养了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青海民族大学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川和广东、浙江等省区,搜集用人信息,拓展省外就业市场。青海师范大学通过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协助,前往天津等地考察联系企业,搭建与探索以“校企合作”为模式的学生就业渠道。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和青海警官职业学院也都积极主动加强与省内外企业合作,积极实践和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学校与社会在办学上的有机融合,创建适合高原区域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校县合作”等办学机制,积极推行“双证书”和“订单式”培养,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作者:赵静)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基金就业自主创业成功成功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