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沙棘、枸杞是我省乡土树种,也是一种生态经济型树种。沙棘、枸杞林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沙棘、枸杞资源利用及其产业的发展,即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群众增收,在我省产业发展中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良好前景,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充分利用我省这一具有发展潜力的林业资源,省林业局近年来提出了“东部沙棘西部枸杞”的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在认真抓好生态建设的同时,着力强化沙棘、枸杞基地建设,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tujian.org
我省是全国沙棘资源重点分布省区之一,沙棘适生区域广,沙棘资源丰富。据2005年全省森林资源调查,我省共有沙棘面积230万亩,其中,天然沙棘林97万亩,人工沙棘林133万亩。沙棘资源面积约占全国沙棘总量的10%。近几年,随着沙棘、枸杞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显现,沙棘、枸杞基地建设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重视,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加强了沙棘基地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5年以来,我省林业部门结合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在西宁、海东地区完成了沙棘基地建设近15万亩,其中,2008年实施建设7.6万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省企业和个人开始利用沙棘资源。2000年以来,我省清华博众公司、康普德公司等沙棘开发企业依托高科技技术优势,从事沙棘资源精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沙棘产品,沙棘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生态经济型树种的沙棘、枸杞基地建设及其产业发展,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群众增收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生态环境得保护”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沙棘、枸杞产业的发展,龙头企业是核心,原料基地是保障。为了把我省沙棘、枸杞产业做大做强,实现沙棘、枸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抓好沙棘、枸杞资源基地建设。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沙棘、枸杞基地建设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明确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因考虑到我省特殊的生态地位和柴达木地区的生态脆弱性,建设沙棘、枸杞基地,发展沙棘、枸杞产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立省”战略为指导思想,树立将生态林建设成生态经济林的观念,以建设生态经济林为发展目标,沙棘基地建设要坚持以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枸杞基地建设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主,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按照有利于生态建设、有利于群众增收、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要求抓好沙棘、枸杞基地建设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认真落实《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沙棘基地建设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按照《通知》要求,认真落实省级相关部门和州、地、市、县、乡政府及林业部门,退耕户、龙头企业在沙棘基地建设中职责,明确责任和措施,全面做好沙棘基地建设工作。将沙棘、枸杞基地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年度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3、开展资源调查工作。由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由林业部门负责,在2009年上半年组织开展沙棘、枸杞资源调查,详细掌握我省沙棘、枸杞资源及今后发展潜力。调查内容应当包括:资源总量、不同种类资源总量、不同种类可利用资源总量、现有资源中可采取人工措施改造面积、基地建设可利用土地情况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编制沙棘、枸杞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由省政府安排规划编制经费,由省发改委牵头,财政、农牧、林业等部门配合,根据沙棘、枸杞资源调查情况和龙头企业发展等市场情况,编制我省沙棘、枸杞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我省沙棘、枸杞产业发展指导思想、规模布局、方向目标等。规划争取于2009年12月前完成。沙棘基地建设规划要立足现实,结合我省实施的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以宜林地造林、低效林改造为主要模式进行布局和建设。争取在2015年前完成沙棘基地建设100万亩,枸杞基地建设20万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组织实施好沙棘、枸杞基地建设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规划,使用好国家建设资金,实施建设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规划落实的85万亩沙棘基地和10万亩枸杞基地,为沙棘、枸杞产业发展保障高产优质原料资源。为了便于组织采摘等经营管理工作,基地建设要做到相对集中连片,按流域实施建设。基地建设要突出抓好规划设计、种苗质量、整地质量、栽植质量、鼠害防治、禁牧等管护措施落实、建立档案这七个关键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6、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沙棘、枸杞基地建设技术标准,科学规范肥料、农药使用,推行无公害生产加工,不断扩大绿色基地建设和有机食品生产规模,保障沙棘、枸杞及其产品质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7、加强基础研究工作。由科技厅负责,加大科研投入,研究沙棘、枸杞野生资源利用和优势资源培育技术,制定完善资源利用和培育改造技术标准,加快品牌产品研究开发,为把我省沙棘、枸杞产业做大做强、做成优势产业提供科研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8、加强种苗建设工作。根据沙棘、枸杞基地建设种苗实际需求,从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中安排投资,在西宁、海东地区各建立一处沙棘雌雄株采穗圃,实行沙棘雌雄株育苗种条专供,保障沙棘基地建设种苗质量;在海西建立一处现代化水平较高的以培育枸杞苗为主的苗圃,为柴达木盆地枸杞产业发展提供种苗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9、规范沙棘资源利用工作。科学合理的采摘沙棘果枝,对沙棘林生长不会造成破坏,且有利于促进更新生长。目前,我省沙棘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树立让利于民和扶持龙头企业的思想;在沙棘资源管理中,办理采摘手续时,林业部门和乡镇政府不应当收取任何费用,同时,应当做好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工作;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经纪人和采摘群众宣传教育,在保护好沙棘林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采摘沙棘果,同时,要不断提高沙棘果收购价格,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完善“企业+经纪人+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做到互惠互利和可持续发展。沙棘资源利用要逐步从利用天然林向利用人工林转变,最终实现利用人工林为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0、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对群众和企业的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意识教育;加强育苗、造林技术,农药、肥料使用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加强采摘技术、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牧民经纪人和示范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1、建立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企业+基地+农户”、“企业+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在德令哈市、湖东种羊场、大通县、湟中县建立枸杞、沙棘基地建设示范基地,不断总结经验,带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推动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2、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将柴达木药业、清华搏众公司、康普德公司作为重点,培育发展为集科研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辐射带动面广的沙棘、枸杞产业龙头企业,并将其建设成为我省优势企业和特色产业,带动我省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作者系省林业局局长李三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