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风淳朴的乡下,学生娃考上大学被看作是家族的荣誉,所以披红挂绿、“舞之蹈之”并不为过。可时下,这也变味了。比如作为荣誉的共享者,我的一位表哥根本风光不起来。他的一个侄子和两个侄女今年都考上了大学,按照约定,得给每人随500元的贺礼,加上赶其他亲戚朋友摆的“升学宴”,真够他吃一阵素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乡下的情况如此,那么城里又怎样呢?据《西海都市报》今日的报道说,家住省城国际村的曹先生,今年有6个同事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上个星期光赴升学宴搭礼花去了近千元,这个星期,升学宴已经从星期一排到了星期五,而且“升学宴摆得越来越阔气,简直就像是给孩子筹集学费”,这让曹先生伤透了脑筋。相信和曹先生一样“最近有点烦”的人不在少数。按说遇上婚丧嫁娶,送送礼也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情感传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不管是农耕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图的是“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可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以及人际关系网络的愈发复杂,送礼这种自古就具有传情达意的交际方式,愈来愈演变成了一种经济负担,甚至是利益交换。更要命的是,这几年又兴起了“谢师宴”和“升学宴”,随之而来的是“送礼焦虑症”,让人患得患失:送谁不送谁、送多少,礼重了怕不敢收,礼轻了又怕拿不出手……真是急煞人也!其实,跳出送礼的怪圈和忽视送礼的功利看看,这事也很好办。无论亲友还是同事之间,如果平日互帮互助、真诚相待,岂又在乎喜庆时的礼多礼少?至于为了面子送重礼而掏空钱包,那就更不足取了。前一阵,读了一篇叫《送礼不如送祝福》的文章,我觉得不妨借鉴一下。总而言之,送礼的风气确实应该改进一下了,送薄礼、送心意、送关怀、送实惠,如何?(作者:左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