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柴达木成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以来,短短几年间,海西的工业经济迅速形成的产业链,令人刮目相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伴随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百里瀚海又催生出一个充满生机的产业。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一新兴产业就是当地人称之为“红色”产业的——枸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柴达木枸杞真正红起来是这几年的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枸杞在柴达木盆地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栽培历史,特定的地理环境及优越的光热水土资源条件,造就了柴达木枸杞特有的外形和品质,果实鲜红透亮,籽少味甘,含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钙、磷、铁量分别为其他地区种植枸杞的7-9倍、3-3.5倍和4-10倍。上世纪八十年代,都兰县诺木洪地区枸杞曾获国家“优质产品”称号。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过,柴达木的枸杞真正红起来是这几年的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实现柴达木枸杞的产业化,我们抓住国家调整农业结构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机遇,把种植枸杞作为优势特色产业来发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副州长乔学智说。 tujian.org
正是这一决策,使得柴达木枸杞产业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崛起,并成为全州特色种植业中最具市场前景的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年开始,海西州结合全省农牧业十大产业发展计划,通过政府无偿提供枸杞苗木和技术指导,农民投资投工投劳,龙头企业经销加工的方式,在德令哈、乌兰等地实施枸杞产业化种植项目,去年种植枸杞4万亩,今年种植面积则达到5万亩,至此,海西枸杞种植总面积达到13.4万亩,占到全州种植业面积的24.1%。目前全州枸杞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格尔木市、德令哈市、都兰县、乌兰县,其中都兰县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居全州首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柴达木枸杞真正红起来源于试点的突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多年来,位于格尔木市以东90公里的大格勒乡,这个拥有428名农户、万余亩耕地的纯农业乡一直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2007年,大格勒乡菊花村种植241亩枸杞试验田取得成功,当年成活率在85%以上,且当年挂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种植枸杞的积极性。2008年,以公司 农户 基地的模式,市政府投资435.9万元,购置枸杞218万株无偿提供给全乡种植户,种植枸杞7265亩,占到全乡播种面积的72%,从而在短短两年间实现了种植业结构的大调整。菊花村村民韩国义种植的35亩枸杞,去年收入6万余元,每亩毛收入达到1700元。目前,全乡7265亩枸杞已普遍结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海西州农牧局科技人员介绍,全州13.4万亩枸杞林进入丰产期后年产量2.68万吨,产值超过8亿元。目前4万亩枸杞已产果,亩产干果200公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柴达木枸杞长久红下去需“龙头”带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农牧业龙头企业的崛起,为柴达木枸杞资源找到了一条转化增值的新出路,目前从事规模种植、加工经销枸杞的企业已有5家,柴达木高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成为全省枸杞种植规模最大、年产值达2000万元的现代化中藏药加工企业,目前该公司建成枸杞种植基地3万亩,年产枸杞干果20万公斤,带动周边枸杞种植户1000余户,去年户均增收1200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青海健翔集团力科公司投资2.8亿元,准备建设5万亩枸杞园及加工基地示范项目,项目包括浓缩果汁2万吨、冻干粉500吨、花青素300吨、10万吨有机饮料加工等8条生产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以来,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充分发挥枸杞耐干旱、抗盐碱、防治荒漠化效果显著的优势,结合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补助性投资,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组织引导农牧民在沙化土地上大面积种植枸杞经济林,带动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同时,实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截至目前,全州各级林业部门共投资5000万元,种植枸杞生态林4.85万亩。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柴达木枸杞红起来了,这一积淀了千百年药食文化的小红果,如今和农牧民脱贫致富完美结合起来,成为海西农牧民增收的“红色”产业,而其封沙育林营造绿色屏障的“功德”更是无量。由此,人们作出一个令人欣喜的预测——发展柴达木枸杞产业前景无限。(作者:杰 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成功氨基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