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来,我省针对小型水利工程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的实际,积极探索大力推进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的模式,将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用水的决策权交给农民,让农民群众独立、民主地选举协会领导人,并在水利工程管理、建设、财务上享有高度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调动了农民“自己事自己办、自己工程自己管”的积极性,避免了过去灌溉用水水费收缴层次多、收缴不规范、搭车、代收、克扣等现象,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农民用上“放心水”,交了“明白钱”,规范了用水秩序,减少了用水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用水户协会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水量分配,上下游统一协调,为用水户提供了优质服务,很多矛盾在用水协会和管水小组内部就得以化解,形成了良好的用水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前不久,我们来到了湟中县多巴镇双寨村采访,在临近村口的农田里看到几位农民正忙着给地里浇水。双寨村村委会主任任守春告诉笔者,这几位农民是村里用水户协会专门指派给大伙浇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双寨村有耕地2100多亩,人均耕地9分,全都是水浇地,干渠、支渠、斗渠达到了20多公里。由于村子靠近西宁,外出打工和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占到了全村人数的60%以上,每到浇水灌溉的时候,缺少劳力就成了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成立不久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就把浇水的事包了下来。他们成立了灌溉小组,专门负责给各家各户的农田浇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任守春介绍说,这几个人负责全村的春灌、苗灌、冬灌以及渠道的清淤、小型水利设施的维修和渠道的养护管理工作。他说,以前我们浇一轮水需要一个月,现在15天就能完成,节约的水量达到了8万多方。通过对灌溉用水的统一调度,不仅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时间,而且节约了水资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湟中县是我省的粮食生产大县,全县耕地总面积达80多万亩,其中水浇地25万多亩。以前,农村的灌渠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损坏情况十分严重,每年都要拿出资金维修。同时,一到灌溉时节,家家户户都拿着铁锹上渠,上游田块漫过了顶,下游和地势高的田块却无法正常灌溉,群众之间经常为浇水发生矛盾。这几年,湟中县水务部门以灌区管理为单位,组建了拦隆口、多巴、云谷川等7个地区及农民用水协会,覆盖了全县11个乡镇,262个行政村,参与农户达到了6万多人,灌溉面积达到了16万多亩,占到了全县灌溉面积的70%左右。通过建立农民用水协会,让农户投票选举用水户代表,讨论制订章程和年度供水计划,根据各组田块的远近、高低,合理确定次序和按方计量的收费标准,由专职管水员负责浇水,家家户户农田的灌溉不仅都有了保证,费用也省了下来,农灌渠道也有专门的人员去维护和保养,提高了渠系的利用率,全县的渠系利用率也由以前的35%,提高到了60%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乐都县是青海省蔬菜生产大县。由于蔬菜对水的需求量大,一年四季都需要灌溉,为此,乐都县最先在全省成立了农民用水协会,到目前,共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15个,覆盖了15个乡镇。通过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乐都县深沟渠管理所所长焦玉璋介绍说,深沟渠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于2007年,主要让农民群众参与到水利管理中,减少了大水漫灌现象。用水量从每亩的680方减少到了每亩610方,年节约水资源60多万方。用水量减少了,灌溉有了保障,产量也明显增加。深沟渠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服务范围也由最初的从3—4个村覆盖到了19个村。他说,以前,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缺位,“建了没人管,坏了没钱修”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了农民用水户协会以后,他们在建立科学合理的供水秩序,实行计量收费,保障用水户权益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小水利设施的管护维修。现在灌区农户都把工程管护维修看作自家的财物参与管理和保护,乱挖沟渠、损坏设施的现象再也看不到了。据不完全统计,乐都县农民用水户协会建立以来,先后组织农民投资投劳,整治沟渠一千多米,灌溉设施始终保持了良好运行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我省已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276个,其中万亩以上灌区42个,参与农户18.2万户,管理灌溉面积66.2万亩。每年可节水3000多万立方米,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完好率普遍超过80%。(作者:孙爱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出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