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随着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境内通天河直门达段最后一个渔网的慢慢收拢,为期8天的长江源区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考察活动圆满结束。这次考察活动共发现5个鱼类品种、1种底栖动物和若干种水生植物。 tujian.org
这次以“生命长江行”为主题的科学考察活动,考察组由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青海省农牧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和有关新闻媒体等单位的人员共同组成。考察队伍从西宁市沿青藏公路到长江源沱沱河地区,并沿通天河考察至青海玉树直门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考察过程中,考察队员在人迹罕至的长江源区,克服高原缺氧、身体不适、气候恶劣、野外生活诸多困难,开展了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样品和标本的采集,同时实地了解了长江源区水文、气候、植被等状况对当地水生生物现状的影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通过考察,队员们初步了解了长江源头水生生物现状,源头水生生物及水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毅峰介绍,长江源区由于生态独特,具有特殊的水生生物资源,拥有许多珍稀物种,有些物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如:川陕哲罗鲑)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如:川陕哲罗鲑、长丝裂腹鱼、裸腹叶须鱼、黄石爬鮡、中华鮡)。在1992年提出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中,川陕哲罗鲑列为一级保护种。这些水生生物不仅是珍稀物种资源和后备种质基因库,也是我国高原生态环境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科研和文化价值。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陈毅峰说,通过这次长江源区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考察,深入了解目前源头地区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对全面掌握长江源头及全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十分必要,为今后在该地区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长江大流域水生生物保护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寇俊山)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丝基金采集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