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山东网济南6月13日电(记者 胡洪林 实习生 张译文)今天上午,山东省工商局向社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农资商品质量监测严重不合格商品名单,被曝光的标称生产厂家涉及25家企业。与此同时,上半年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例也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山东省工商局官员韩斌介绍,在维护农民利益上,山东自2004年就开始了以农资打假为核心的“红盾护农”行动。韩斌称,2007年,山东共查处农资案件近3500件,案值超过3200万元人民币,仅今年前5个月,该省就查获不合格化肥1200多吨、不合格农药8000余瓶、不合格种子近4万公斤,全省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得到好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些年来,农资质量监测的力度在山东得到不断强化,韩斌出示了一组监测结果:今年全省种子合格率超过94%,比2007年提高5%,比2005年提高36.7%;化肥合格率今年高于83%,比2007年提高4.4%,比2005年提高19.8%;农药合格率今年为78.6%,比2007年提高3.2%,比2005年提高18.6%。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悉,山东“红盾护农”行动以来,该省通过开展农资质量监测,使工商部门对农资执行检验标准、使用效果、商品包装等方面的监管更有效;曝光不合格农资商品,促使了农资经营单位管理机制得到完善,农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发布消费警示,增长了广大农民对于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识别农资真伪、质量高低的水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