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5月20日讯 “每次看到那些苦命的孤儿,我都泪流满面,我想给他们一个家。”14日一大早,家住莱芜的郇女士最先给本报打来电话,希望能收养一名地震孤儿。截至20日下午,向本报热线表达同郇女士相同愿望的好心市民已达2000多名。
四川省汶川发生的里氏8级强烈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灾情发生后,齐鲁大地的热心人第一时间捐款、捐物、献血,与灾区人民手牵手、心连心。同时,各地的爱心家庭一次次地拨打本报热线,希望能收养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还他们一个甜美的家。
14日一早,地震后的第三天,在莱芜市商业银行工作的郇女士向本报表示,她看到灾区那么多孩子成了孤儿,非常心痛。作为一个男孩的母亲,她希望可以收养一名地震孤儿,如果不能的话,也希望可以长期资助一名孤儿。 tujian.org
15日,本报以3岁小女孩宋馨懿(此前媒体误为宋欣宜)震后40小时终获救的图片作为头版照片后,小馨懿恐惧而又纯真的眼神触动了众多读者的心灵,百余名读者打来电话,想要收养这个可怜又幸运的小女孩。
19日,得知领养孤儿可到本报报名后,众多读者都显得特别激动。四部热线电话,五六名工作人员轮流接线,但依然显得不够用,几名工作人员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嗓子都沙哑了。仅一个上午,就接到500多个电话。
19日下午2时,家住德州禹城市的刘爱清先生专程赶到报社来报名。“电话一直打不进来,我一着急,就坐车赶来了。”他说。老家在禹城的刘爱清和妻子都在青岛胶州安山家具厂工作,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看到灾区那些可怜的孤儿,刘爱清和妻子就萌生了想要领取一个的想法。“我没有信心像他们的父母一样爱他,但我会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他说。
青州市黄楼村的宋兆玉除了自己报名要领养一个孩子之外,还替两位亲戚报名领养。“每天晚上我们全家都会坐在电视前关注灾区的情况,我们也想尽点力,为国家减轻点负担。”宋兆玉激动地说。
像他们一样拥有相同感触和愿望的还有很多读者,截至20日下午,本报已经收到2000余名好心人的报名。
为方便更多的爱心人士、缓解本报热线的工作压力,本报特推出网上申请服务,凡有意收养地震孤儿的热心读者,请登陆http://sub.dzwww.com/v/child/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 陈朋 实习生 高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