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缺水严重的我省诸多地方,尤其像聊城、德州、滨州、淄博、东营等地,称引黄为其生命之源一点也不过分。然而,多年来,引黄水价持续高位运行,却使得这些地方的农民高兴不起来。 tujian.org
水价高得离谱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在引黄渠首,每年4、5、6月枯水季节,引黄农业水费每立方米1.2分钱,其他月份则为1分钱。
通常来说,引黄灌区农业供水以支渠进水口为计量点,平均每立方米5.5分钱,支渠以下工程与支渠以上干渠工程供水成本基本相当。按全省平均每立方米5.5分钱水价,按每亩次用水150立方米和一季小麦浇四水计算,每亩引黄基本水费约为20—30元。
然而,记者多次调查发现,沿黄农业用水水费普遍偏高。一些地方农民每年每亩地水费支出高达80元以上,个别乡镇的实收水费甚至每亩超过了100元。
省水利部门去年随机调查了沿黄80个农民。结果表明,2006年农业水费支出平均38元/亩,水费约占其产值的4.5%,占亩均纯收入的10%。部分灌区农民的水费支出超过60元/亩。按同口径计算,水费占其产值的比例为8%,占亩均纯收入的比例约为17%。
据省减负办材料,我省沿黄48个县(市、区)农民平均每年交纳水费总额6.5亿元。水价过高,成为近年来农民集中上访的一个导火索。
去年12月底,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省物价、水利、减负办联合下发限价通知,按照每亩每次灌溉用水量,对沿黄各地农民引用黄河水分别核定了最高限价。
记者注意到,根据灌区配套设施及距离远近,引黄农业用水终端水价最高限价。最低如淄博高青县,一亩次包括乡镇级手续费仅4元钱。最高如聊城临清、阳谷、冠县等地,一亩次为16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省减负办主任于风华表示:“通过公布最高限价,每年可为农民减轻水费负担6800万元!”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症结何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水价虚高,首先反映在引黄灌区的末级渠系配套几近瘫痪,导致灌溉系统“上通下阻”。
4月2日,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赵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省现有48座大型灌区中,引黄灌区就占了29座。大部分建于六七十年代,本就先天不足,经过几十年带病运行之后,问题逐渐显现。尤其是斗渠以下的末级渠系,以前一直是集体所有、集体管理,自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便出现了管理主体“缺位”问题。政府想管不好管,农民自己想管管不了,情况则更为严重:
多数斗渠、农渠坍塌淤积严重,毛渠更是难寻踪影,现有的计量设备落后,计量点少,乡镇以下的农业用水基本处于无法计量的状态,根本谈不上计量到村到户。
由于缺乏测水量水设施,大部分引黄灌区在末级渠系这一环节无法实行按方计价,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据调查,一般情况下,大都实行按亩或按人头均摊收取水费的办法,导致水费与用水量没有直接关系,农民没有节水积极性,亩次灌溉毛用水量高出井灌区二、三倍以上,无形中增加了用水成本。
“水费收取不规范,也给乱加价、乱搭车收费提供了空间。”于风华说。据了解,农村税费改革后,通过政府行为向农民普遍收取的费用只剩下农业水费一项,群众对此极为敏感。 tujian.org
调研中发现,对于一些县、乡(镇)、村以种种理由截留、挪用水费的问题,水管单位缺乏必要的制约手段。因此,水费被层层加码、挪用、截留、拖欠的问题愈发突出。如德州有的县群众曾向水利部门反映,农业税取消后,当地的水费增加了一倍。
一方面,农民实际支出远高于应该交的水费。另一方面,水管单位用于维持灌溉设施正常运行经费却无法保证,负担越来越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关键完善末级渠系配套设施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介绍,从1997年开始,国家启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目前已安排我省实施40个,项目投入资金超过19亿元,其中国家投入8亿元左右。 而末级渠系建设,到目前为止,国家和省财政都没有投入一分钱。
赵琳透露说:“今年,国家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大约有28亿元,较往年的6亿元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这其中,有一块是专门针对末级渠系配套建设的,今年计划在全国进行试点。”[Page]
省水利厅财务处副处长韩霜景认为,在当前情形下,我省引黄各地要积极引导建立和规范农民用水者协会,促进末级渠系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为水价改革打下基础。
政府层面,当务之急是创新投入机制,尽快设立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奖补基金。利用基金通过“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方式来引导受益农民投工投劳,彻底解决农田水利设施特别是农业末级渠系工程状况不良,计量设施不配套的被动局面。
同时,建立财政直接补贴农业水费的新机制。每年从财政中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农业水费补贴,按灌溉用水定额和水价标准全部(或部分)直接补贴给用水户,发到农民手中,以减轻农民负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 姜言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