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山东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不准?山东气象台解疑释惑
2009-06-22

极端天气预报经验不足

常有读者和同事向记者抱怨:“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候不准?甚至正相反?”记者也时常感到“委屈”,只能说声“抱歉”。带着这一疑问,记者3月20日采访了山东省气象台副台长、高级工程师杨成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天气预报准不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对信息需求量的加大,天气预报与社会大众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作用愈来愈重要,社会和公众对天气预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希望天气预报总是准确可靠的,但事实上这个愿望有时候难以实现。 tujian.org

杨成芳说,客观地讲,目前我们的天气预报准确度已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设备、技术、手段等的限制,有时候仍会存在报不准,甚至误报、错报等情况。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刚刚过去的南方雪灾中,气象台提前2到5天作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并发布预警。但中央气象台有关专家坦承,“我国在气象预报精细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如对雨雪具体落区、降雨雪的时段、大小的预报,还存在一些误差;对灾害性天气的持续性和强度估计不足。”特别是一些极端灾害性天气,几十年甚或百年不遇,预报员很少见过,经验不足,最终无法准确预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再比如2007年济南的“7·18”特大暴雨。虽然气象台及时发布了预警信息,但预见期较短(仅提前1个多小时),第一次预报作出了黄色暴雨预警,6小时降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实际降雨历时3个多小时,其中市区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151毫米,2小时最大降水量167.5毫米,3小时最大降水量达180毫米,天气预报与实际结果差距较大。防灾专家称,这反映出气象预报对小尺度、短历时、高强度的极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能力不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杨成芳向记者介绍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类似于做菜(当然比做菜复杂得多!)。首先,需要原材料。原材料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实际监测资料,另外一种是数值预报产品。实际监测资料来源于全国甚至于全球的高空、地面观测、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回波、闪电定位等各种监测设备和手段。这些监测资料,有的需要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转换为天气图或预报员能够看懂的其他形式。通过各种监测资料了解当前大气的实际状况是制作天气预报的前提,预报员因此可以知道冷暖空气的位置、强度、产生的天气,如是否有降水、温度、风向风速如何等等,有经验的预报员可以通过实况外推未来的天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数值预报产品来源于数值模式,是大型计算机通过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作出来的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定量和客观的预报。数值模式给出了未来大气的气压、温度、风、湿度等各种状态,只有掌握了未来大气运动状态,才能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 tujian.org

第二步,分析原材料,制作天气预报。预报员接下来的工作是利用天气学、动力学、热力学等各种原理,对实况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未来3天或7天以内的天气预报。当然,对同样的气象资料,不同的预报员会给出不同的预报结论,因此,还要经过天气会商和讨论,最后给定一个当天的天气预报结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三步,发布预报产品。预报员制作完成了天气预报结论,就可以对外发布了。天气预报产品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网站、手机短信等各种方式发布,这就是公众看到的天气预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为“预报”所以有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杨成芳说,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以看出天气预报实际上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过程,有诸多因素影响预报准确率。大气监测能力、数值预报水平和预报员素质的高低都决定着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Page] tujian.org

尽管气象部门的探测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但目前对天气的实际监测能力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各行各业对天气预报的需要。大气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气象工作者对大气运动规律的认识还是有限的,对一些灾害性天气过程,尤其是极端天气事件,人们还不能清楚认识其发生发展的机制。不同的预报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也决定了其值班时的预报准确率。天气预报是对未来天气的预测,预测就会有对有错,其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气象上,天气预报质量有一套严格的评价标准。山东省气象台近两年的年平均晴雨预报准确率都稳定在90%,暴雨预报的TS评分平均为11%。与美国25%的暴雨预报准确率相比,我们的暴雨预报还有相当的差距。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杨成芳表示,面对公众的质疑,预报员的压力很大。值班结束了,心里还在惦记着今天是否报得准确。在这种情况下,预报员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千方百计提高预报准确率,作出让公众满意的天气预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一个与天气预报打交道的气象工作者,杨成芳希望公众用科学的态度看待天气预报,对预报员多一份理解。预报员们在努力做好每天的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在加强各种灾害性天气的研究,不断总结预报经验,以此提高预报水平,希望天气预报越来越准。 (记者 李剑桥 实习生 赵金钿
) (完)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 国家帆船队女子队员在山东日照开始下水训
    · [快讯]济南军区已投送4万官兵紧急驰援地
    · 山东莱芜:预存保证金保障农民工权益
    ·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山东已汇集捐款1.5亿元
    · 山东鼓励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 [救援纪实]山东警犬搜救队3天只睡了3小时
    · 山东麦收跨区作业开始 技术服务车免费通
    · 自发报名参加救援 山大六名学生赴汶川救
    · 济南军区救援队救治106人 104岁老人获救
    · 山东医疗救援队奔向重灾区 连夜转战至绵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