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加工作[GongZuo]的张广秀(左三)和同一批的大学生村官[CunGuan]到冯家村调研、学习。 (材料片)
本报记者 郭静 李文鹏
编者按
从2010年12月24日起,本报发现并一直追踪报道烟台患白血病女大学生村官[CunGuan]张广秀的业绩。她身患重病不忘本职,用真挚博得了大家的认可,也引起了中央及省领导的关注和关怀,全国高低掀起了救助张广秀、学习张广秀的热潮。从张广秀身上我们能体味到一种什么样的精力寻求?热潮背后又储藏着什么样的时期坐标?近日本报记者再赴张广秀工作[GongZuo]地烟台、故乡临沂、治疗地北京,深刻采访,愿望给读者供给一个[YiGe]答案。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深读大学生村官[CunGuan]张广秀”。
23日清晨五点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特护病房。
外面的天还黑着,走廊上响起了护士查房的声音。张广秀醒来,打开病房的灯,陪床的姐姐张广芹也爬起来,只见妹妹神色苍白地说:“我梦见我好了,回村了。”
这是张广秀患白血病以来常说的一句话,姐姐应道:“今天咱们就剪头发,医生说这两天进舱筹备手术,病好了咱就回去。”张广秀摸了摸化疗后剩余不多的头发,笑了笑。这位刚过完25岁生日的大学生村官[CunGuan]满怀向往,她想尽早返回她的垆上村,继续她的村官[CunGuan]生活。
“既然选择[XuanZe]了,就努力做好每一天”
张广秀分开烟台市福山区垆上村已经五个月了。2月22日晚,躺在病床上的她再次跟姐姐讲起村里[CunLi]的那些事儿:大樱桃[YingTao]、幼儿园的孩子、热忱浑厚的村民以及和气可亲的村领导。
“她老想赶紧回去,尤其是每当有烟台的领导、同事们来看她后,她就叨叨老半天。”张广芹很懂得妹妹,对妹妹来说,当初选择[XuanZe]在烟台当村官[CunGuan],就等于选择[XuanZe]了第二个家乡,“她从小就这样,认准了就要坚持到底。”
2009年8月,从鲁东大学政法学院毕业的张广秀,背着简略的行囊,来到了烟台福山区福新街道办事处垆上村担任村主任助理。
这是她自己[ZiJi]的选择[XuanZe]。同在烟台当村官[CunGuan]的大学好友王桂英回想:“当时是她拉着我报的名,报名的同学很多,竞争很剧烈。”后来,俩人一同被录取,张广秀到了福山区,王桂英到了蓬莱。
对她们来说,当村官[CunGuan]并不是功利或无奈的就业选择[XuanZe]。“我们都是农村孩子,不怕吃苦,想趁着年青下去好好锤炼一下,积聚一些基层工作[GongZuo]的经验。”王桂英毫不讳言,“至于三年期满后的去向,还没想清。广秀经常说,既然选择[XuanZe]了,就努力做好每一天,尽力过,至少三年后无悔。”
张广秀把村官[CunGuan]当成了自己[ZiJi]的一份事业。2009年11月20日,是福山区村官[CunGuan]跟区人才服务中心签合同的日子。当晚,她把这个日期记在了自己[ZiJi]的工作[GongZuo]日记上,并且写道:“这一切都是自己[ZiJi]选的,要为我的事业而尽力,尽最大尽力把我的人生第一份工作[GongZuo]做好,成为我名贵的财富。加油!”
“先当村民,再当村官[CunGuan]”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
垆上村是一个[YiGe]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村落,是著名的大樱桃[YingTao]大棚种植村,距离福新街道办三里路。
自分到村后,张广秀天天很早起床,背着小包,往村里[CunLi]跑。到了村委办公室,她就整理卫生,向村里[CunLi]领导“要活儿干”,或者到农户家里去拉家常,了解村里[CunLi]的情形。
但她很快发现,农村的工作[GongZuo]超越了她的想象。繁琐、庞杂,很多时候不知该做什么,有些手足无措。更让她迷惑的是,大学所学知识与现实的脱节,似乎有些豪杰无用武之地。
她向大学时的班长李天飞倾诉,李天飞帮她做了剖析,两人还展开了讨论。交换和思考让她逐渐找准了自己[ZiJi]的定位,“先当村民,再当村官[CunGuan]”,“我本来就是农村出来的,做到这个并不难”,张广秀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到育龄妇女家中访问、去大樱桃[YingTao]大棚里帮着收樱桃[YingTao]……她乐呵呵地劳碌着,每天的工作[GongZuo]日记记得满满的,“又是有劳有获的一天!”
“小广秀很朴素,肯吃苦,没听她说过埋怨的话,整天乐呵呵的。”垆上村党支部书记王子龙感慨。
这个大家眼里很“朴素能干”的小姑娘,有时候想法很“勇敢”。“有一次,她跟我说,想承包二亩地,试验种植大樱桃[YingTao]大棚,然后她讲述了自己[ZiJi]自主创业的一个[YiGe]规划。”王子龙说,想法是不错,但在操作性方面还有所欠缺,“我勉励了一番,建议她先学一下大棚种植大樱桃[YingTao]的技术,再补充一下规划。”
2010年12月,她去参加了大樱桃[YingTao]种植培训班,记了一大本笔记。后来她经常钻进村里[CunLi]的大樱桃[YingTao]大棚,跟农户学习种植知识。
73岁的村民李树汉说,他家里有两亩大棚,张广秀经常去帮忙,“每次来都拉着我的胳膊叫大爷,每次让她带些樱桃[YingTao]吃,她都不肯。”
唯一的一次是去年“六一”儿童节那天,张广秀帮着李树汉忙活了半天,后来捧了一捧樱桃[YingTao]走。“走的时候,她扮了个鬼脸,跟我说节日快活。这孩子!”
“被脖子[BoZi]折磨得真是畏惧了,但是工作[GongZuo]就是命令”
在垆上村村委二楼的一间办公室,冲着门口的位子是张广秀的办公桌。自从她分开后,办公室显得有些冷僻。“这孩子性情爽朗,爱好说笑。”村里[CunLi]的会计于学超跟她一个[YiGe]办公室,“她骑自行车来上班,经常自称是骑着小‘宝马’来的。”
但是生动外向的张广秀工作[GongZuo]起来却极其踏实严谨。“交给她的活儿,她都能按时认真地完成,一点也不让人费心。”于学超说,有时候白天干不完的活儿,她下班捎回宿舍,第二天一早来时确定就做好了。
去年9月初,村里[CunLi]要填写村民健康档案,共760份,内容复杂,填写起来非常麻烦。面对厚厚一摞档案,张广秀做了个胜利的手势,笑着说:“必定全力以赴,为村民健康做贡献。”
第三天,她的脖子[BoZi]开端疼痛,疼得她直掉眼泪。睡了一觉脖子[BoZi]不疼了,她又骑车到村里[CunLi]继续填写。当时她曾跟于学超埋怨了一会儿脖子[BoZi]疼的事,于学超没在意。现在回忆起来,那是她唯一一次埋怨,这让于学超很是内疚。
“她写的时候,经常疼得神色煞白。我想帮她揉揉,一碰她就疼得大叫,劝她歇歇,她说,工作[GongZuo]不等人啊。”她的室友———另一村的村官[CunGuan]邹瑜说。
“说实话,是有些不宁愿再动笔的,因为被脖子[BoZi]折磨得真是畏惧了,但是工作[GongZuo]就是命令。”“薄暮回办事处,毁了,脖子[BoZi]剧痛袭来,几乎将我狠狠撂倒。又熬了一个[YiGe]晚上,夜里疼得睡不着,真要命。”张广秀的日记也记下了她当时的感受。
硬挺着疼痛的脖子[BoZi],她按时写完了健康档案。翻看她带病坚持填写的档案,一如既往地工整规范。后来她在日记中写道:“无论好坏,总是我工作[GongZuo]的体现,也是这一年人生的写照,套用去年的风行词:痛并快活着。”
“做人要有分坚持,不让自己[ZiJi]懊悔”
张广秀没有想到的是,这种“痛”居然会危及她如花的性命。
2010年9月,她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接下来是更频繁的苦楚折磨:化疗、骨髓穿刺、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输液……她哭过,但是给好友王桂英发的短信中,她却乐观地写道:“没事,等着我回来一起并肩战斗。”
面对越来越多的关爱,除了激动,她还深感惊恐不安。“我就是个普通的大学生村官[CunGuan],我做的事情都是应当做的,很平凡,很多人做得比我还好。”每次有人去探望她,她都竭力地解释着。
“每个人的道路都不一样,这没法攀比,我选择[XuanZe]了村官[CunGuan],当然要踏踏实实做好村官[CunGuan]应当做的。”张广秀说:“做人要有分坚持,不管做什么都如此,不让自己[ZiJi]懊悔。”
这分坚持和达观让她病后出奇地乐观。2月20日,正在读研的大学班长李天飞去医院看她,一会晤,她立马开玩笑:“这几天总是见大领导,又来了一个[YiGe]!”大家都笑了。
张广秀的病房里总是有笑声。“她说她要一直微笑着走下去。”姐姐张广芹说。
张广秀的大学班主任孙明对张广秀也有着很深的了解,“这孩子很朴素很平常,但她有股韧劲儿,认真、踏实,一点也不急躁。”孙明拿出张广秀当年的大学成就单,张广秀入学时成就排在第55名,但一学期后就上升到了第6名。孙明说:“毕业离校前,她曾跟我说:‘我来自农村,现在回到农村锤炼,是应当的。我必定好好干,至少不会让自己[ZiJi]懊悔。’”
(本报记者 郇恒吉 李婵娟刘海蒙对此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