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表1:2000-2007年汾阳税收情况及两行业贡献率对比 tujian.org tujian.org 汾阳:敢请能人挖硬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几年来,汾阳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全年财政收入15.8亿元,比2006年增长5.3亿。汾阳市人均存款 1.2万/年。社会事业发展也是蒸蒸日上,各类基础设施都有所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政府可用财力连年增加。过去为求迅速摆脱贫困状态,发展路径无从选择,如今宏观经济向好,才使得汾阳市政府有可能真正回过头来考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里汾阳市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汾阳市领导没有沉静在成绩的喜悦中,开始谋求汾阳未来更大的发展,在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学习。汾阳政府主动邀请多方专家来到汾阳。先后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规划院、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山西改革创性研究会、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等多家单位专家到汾阳多次调研分析。给汾阳“找不足,提意见”,给汾阳的“挖硬伤,谋发展”。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经过实地考察和查访研究,专家团认为,在汾阳市领导班子的努力下,汾阳市人民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吕梁地区几个实力较强的市县之一,这一发展成果实在是来之不易的,无论怎样加以肯定都不为过。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汾阳市表面的繁荣景象却掩不住其内在的三处“硬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一处硬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势头强劲掩盖内部结构失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几年,汾阳市支柱产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地方财政做出巨大贡献,但是支柱产业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汾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尽早实现结构转型势在必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汾阳市近年来,实施“一黑一白”两个龙头战略,“黑”就是煤焦工业,“白”就是白酒产业,但是“一黑一白”的发展并不均衡。进入90年代以来,作为汾阳的传统产业-白酒产业,并没有起到理想的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在周边县市靠发展煤焦实现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汾阳认识到,汾阳市也像其他中西部很多城市一样,转向发展重工业,走经济快速发展道路。在过去的四五年间,发展煤焦工业对汾阳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白酒产业这一文化资源的发掘上却呈现不足的态势。我们来看下面一组数据:这是2000年—2007年八年间汾阳市的税收状况及白酒行业和煤焦产业对税收的贡献状况和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数据和图表我们可以看出,2000—2007年8年间,汾阳市白酒产业和煤焦行业对税收的贡献率呈现剪刀状,即白酒行业的贡献率相对逐年递减,煤焦行业的贡献率逐年递增,由此看出煤焦行业的发展为汾阳经济做出的贡献,而传统的白酒产业在汾阳财政中的作用呈现下降的态势。应该说在2006年的趋势交叉点,是一个警告信号,但是进入2007年,白酒行业的增长速度与煤焦行业的快速仍差距较大。这显然是产业结构上的硬伤。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众所周知,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经过多年的开采日渐减少,目前汾阳市所拥有的矿产资源已不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矿产资源继续被消耗,资源缺乏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汾阳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白酒产业消耗的更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力量。如何实施推进产业转型,促进“一黑一白”均衡发展,真正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是汾阳市产业结构中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tujian.org
第二处硬伤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治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下,煤焦、橡胶等工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生态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307国道沿汾酒厂而过,堵车现象普遍,粉尘污染严重,在杏花村附近,在高速公路上可以直观地看到污染源存在。总的说来,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尽管近来发展过程中有所注意,政府也力图实现“循环经济”,但生态环境条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城市绿化条件和空气质量仍然较差。和一些名酒产地兄弟城市比起来,不论从绿化条件的硬件上,还是从城市形象的软件上,汾阳市离理想中的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还差的很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三处硬伤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杏花村”千古美名,名不副实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曲“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佳句让“杏花村”和山西“汾酒”名扬天下,传颂古今。然而,在这个远近闻名的“杏花村”故地,却鲜见杏树,更不闻杏花飘香,仅存的杏花村遗址残垣断壁处处,古老的牌楼、模糊的石碑、破败的酒肆……几百年来,世事变幻、雨打风吹下,历史所留给今人的就是没有加以保护和发掘的举世无双的酒文化遗址,一个拥有着千古美名的文化愿景—杏花村,竟然以这种出人意外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让慕名而来的我们大失所望。当前,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历史文化资源对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和不可复制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基于以上三处“硬伤”,专家也提出了“疗伤良方”。汾阳市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尽快加以转变。怎么转?转往何处?“对症下药,治标治本”,顺应当前的时代形势,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转变到主要依靠“杏花村”这一无形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来,随着发展方式的升级和生态环境的治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全面可持续的宜居城市的建立将不会是一句空话。由于历史文化品牌具有无限的拓展空间和无穷的发展潜力,加以如今初具规模的白酒产业支撑,汾阳市“杏花村”的文章不仅要做,而且要大做特做,对于汾阳市而言,“中华名酒第一村—杏花村”生态旅游产业园的成立,将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战略的突破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汾阳:一园解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我省要走“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我省是能源大省,长期依赖矿产资源优势,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所以,在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当前政府发展经济的难题。汾阳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抓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建立生态环境的内在需求,是挖掘文化资源再续历史晋商辉煌的最佳时机。建设“中华名酒第一村—杏花村”生态旅游产业园,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挖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上下互动、政企联动,共同建设,通过打造“杏花村”这一文化品牌来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成为山西省由资源型大省转型为文化大省的典型案例,成为山西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典范。通过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园,成功破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一,建设产业园区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抓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有效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山西省是资源大省、文化大省,杏花村作为山西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迫切需要进行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但是从汾阳市的情况来看,近几年大力发展重工业,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压力、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在此种情况下,杏花村产业园区的建立作为山西转变发展方式的切入点,符合汾阳的实际,符合山西省转变发展方式的发展思路,符合国家的经济发展大政方针,是山西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抓手。 tujian.org
第二,建设产业园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杏花村生态旅游产业园规划种植3万亩酿酒高粱,每亩高粱产量可达1500至2000斤,增加农民收入5000多万元,栽植杏林、核桃林、防护林8.3万亩,增加农民收入近亿元,提供劳动就业岗位8万个。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大举措。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三,建设产业园区将再续历史上晋商的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的发展都伴随着独有的文化和技术,葡萄牙、西班牙的航海技术,英国的蒸汽机发明都对国家的崛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山西的历史上,晋商利用做豆腐的核心技术,取得高额利润,实现了资本积累,扩大经营规模,对晋商的兴起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推动了整个山西历史上的繁荣。今天,我们为什么不以杏花村的酒文化再续晋商的辉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今的山西人,如果能齐心协力,共同打造中华名酒第一村——杏花村生态旅游产业园,定能在破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题上找到成功的答案。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我们认为:杏花村完全有条件建成全国最具有历史文化的生态旅游产业园,完全有条件成为山西省经济方式转变的突破口! tujian.org
竹立家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杨建亮山西当代县域经济咨询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