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不仅亲眼见证了我省这几年交通事业的发展,而且亲身经历了近年来的出行变化,儿时出行“以步当车”仿佛就在昨天,谈起这几年的出行变化,个个都是感慨万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家住太原市水西门的侯秀梅今年三十七岁,她告诉记者,以前出行不管距离远近,基本靠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跟着母亲走亲戚,十几里山路走下来,往往脚上总有几个大血泡出现。或者跟着母亲去大田里收割谷子。能有一辆自行车成了侯秀梅那时的梦想。而今的侯秀梅不管去哪,基本都是坐车。而且去年还买了一辆别克车,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车出车进,再也不用担心风吹日晒,回清徐县看望母亲,如果路上不堵车,半小时就到家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已在省城太原工作多年的王女士,每年都要回家乡过春节。对这几年我省交通变化体会最深刻。虽然都是坐车,但心情却迥然不同。几年前回家过年,只能坐公共汽车。因为家乡地处山区,一天只有早晨六点的一趟车。上下车的人特别多,车厢内拥挤不堪。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全部都是土路,要走五六个小时,一路尘土飞扬,等到了县城,车上的人全都变成了“土人”。而今回家过年,每天往返的公共汽车就有七八趟,想坐几点就坐几点的,方便极了。车行走在宽敞的柏油路上,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家门口。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记者了解到,在上世纪70年代,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交通都比较落后,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当时太原公交线路只有有数的几条,车厢内人满为患,道路建设也相对滞后。飞鸽、永久自行车相对于当时普通收入的家庭,绝对是奢侈品,而且自行车都是靠票证供应的。在农村出行更是靠脚。王女士说,她们家在80年代初才买了第一辆自行车,还是靠父亲戒了烟,攒好长时间的钱才买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几年来,随着我省交通事业迅速发展,大运高速、太旧高速、常晋高速,一条条坦途的建成,让山西通向全国走向世界。普通百姓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自行车作为人们上下班以及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如今已被各式各样的公共汽车、豪华大巴、双层巴士、高速列车、摩托车、助动车等代步工具所取代,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满大街跑的出租车,在普通百姓眼里再也不是奢侈品,越来越多的私家小汽车开进了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如今出行,想坐什么车就坐什么车,出省、出国旅游,来回双飞再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tujian.org
本报记者 王晓华 tujian.org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