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创作中的刘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俊义让妻子给文稿提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通讯员薛俊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曾经,他是村里人最瞧不起的“孬孙”,身为农民,却不会种地,别人挥汗播种时,他一个人呆坐河边,不知下一顿饱饭在哪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曾经,他是村里最不合群的“另类”分子,别人喝酒猜拳打麻将,他却手不释卷,在文学的世界里如醉如痴,毫不顾忌别人的讥笑。 tujian.org
如今,这个名叫刘俊义的普通农民成了绛县人的骄傲,他历经四个寒暑,潜心创作的 30万字长篇小说 《木瓜河边弯弯路》一经出版,便被兰州电影制片厂看中,欲投资600万元将其改编为20集电视连续剧。 tujian.org
多卑微木讷笨拙饱受讥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岁丧母,12岁丧父,孤苦伶仃守着父母留下的一孔破窑,吃了上顿没下顿,走到哪里,村里人唯恐躲之不及。这是刘俊义关于童年的全部记忆。今年50 岁的他,出生在绛县横水镇东录村,父亲去世那年,他正在村里的小学读四年级,一家之主没了,他只能辍学回家。说是家,其实只是一孔四处透风的破窑,就在这孔窑洞里,他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屈辱。多年后,搬进新家的他,每每路过这处长满荒草的“故居”,总是忍不住驻足停留,那些苦难往事令他至今想来都不寒而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小说《木瓜河边弯弯路》中,刘俊义用大量笔墨重现了这段经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夜深了,狂风夹着鹅毛大雪,在一阵紧似一阵的呼啸中,从门里、窗子里,无情地灌了进来,寒气袭人,凛冽彻骨,他(主人公山娃)终于被冻醒了。 tujian.org
火烧火燎的饥饿感再次袭来,肚子好像擂鼓似的“咕咕”直叫,他已经3天没有吃饭了。家里仅有一篮红薯,他急忙爬起来就地点了一堆火,顾不得把红薯上的泥洗干净,抓了几个便扔进火里,接下来,他一边烤火取暖,一边等着吃烤红薯,不知不觉竟又睡了过去,他是坐在那里睡过去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饥饿、寒冷、恐惧,成为刘俊义童年生活的“主旋律”,“为了让生命延续”,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偷偷跑到野地里,刨几个红薯,掰几个玉米棒子。最让村里人瞧不起的是,身为农民,刘俊义不会犁地,不会播种,农村包产到户后,分到他名下的7 亩地,因为主人“不会种”,硬是荒了两年,村民提起他,无不摇头,“这个孬孙”。 tujian.org
除了惊人的笨拙,刘俊义的“不合群”也令村里人撇嘴嘲笑。逢年过节,人们串亲访友、喝酒划拳,酒足饭饱后,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或打扑克或搓麻将,这些“喜闻乐见”的农村娱乐方式与刘俊义相去甚远,村民看到的他,如果不在小河边独坐沉思,就是在自家窑洞前捧书阅读,常有好奇的村民围过来,挤眉弄眼、指指点点,只见“这孙”目不斜视,时而抿嘴微笑时而眉头紧锁,好像中了魔法一样,久而久之,村里人也就习以为常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一片讥笑声中,拥有小学四年级学历的刘俊义硬是啃完了古典四大名著,翻烂了两本字典,光是读书笔记就记了两纸箱。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多执著小学学历作家梦想 tujian.org
在刘俊义的人生历程中,他的妻子、一个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也以博大宽厚的爱情,滋润着他的心灵,激发着他的潜能,令他心无旁骛,闭门创作,历时四年打造了一部“农民写农民”的长篇小说,面对记者,刘俊义毫不掩饰满心的感激,“没有她,就没有这部小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5年,刘俊义被小学老师介绍到闻喜东镇写材料,对各种农活一窍不通的他,在语言文字上却心有灵犀,很快成为镇上数一数二的“笔杆子”,写出的文字颇受好评。初尝成功滋味,刘俊义又开始“忘乎所以”,他要写书,写一本农民自己的书,给自己看,给世人看。“纯粹是个疯子,想入非非,痴心妄想。”“孬孙”要写书的消息一出,讥讽之声不绝于耳,村里人提起他,不再直呼其名,而是改称“刘作家”,每当看到刘俊义,村民无不点头哈腰,“刘作家,书怎么样了?”没等他开口,周围一片哄笑,村民一散而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那是我最苦闷的时期,满怀梦想却屡遭打击。”刘俊义说。 tujian.org
就在他郁郁寡欢的时候,爱情不期而至,镇上一个常给广播站投稿的姑娘看上了他,这个名叫牛新萍的乡村才女被刘俊义的文才打动,经常以“请教”之名主动接近他,并且不顾家人的激烈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这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十几年,夫妻俩艰难操持着自己的家庭。一等生活稍微稳定,妻子便开始鼓励刘俊义,“除了自己,没有谁能打倒你,天生你材必有用。”在妻子的鼓励下,刘俊义再次捡起了失落已久的作家梦。多年来,这个不亚于“赖哈蟆吃天鹅肉”的梦想令他寝食难安,他说,“人在世上走一趟,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写书就是我今生今世最有意义的事。” tujian.org
2003年,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刘俊义正式开始创作,这一年,他45岁,女儿已经上了初中。为了保证效果,刘俊义作出了一个不近人情的决定,“谢绝干扰,包括家人”,深谙丈夫个性的牛新萍为让丈夫安心写作,当即收拾行装,远赴外地打工。紧接着,女儿也选择了外出打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开始动笔,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写起。一连几天,刘俊义呆坐桌前,妻子为他买好的稿纸上一片空白。“要写的太多,实在不知如何取舍。” tujian.org
再说牛新萍这边,为了配合丈夫这一“划时代”的举动,年近不惑的她心甘情愿背井离乡,走上了打工之路,只给丈夫留下十几箱方便面。每隔几天,她总要给家里打个电话,对丈夫问长问短,正饱受“难产”之苦的刘俊义,不但没有领情,反而不胜其烦,干脆将电话线拔掉,将大门反锁,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小说的意境中,渐渐地,主人公山娃好似从遥远的童年一步一步走来,他的悲苦,他的绝望,他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他从未因岁月流逝而褪色的作家之梦,如潮水一般涌上心头,一时间,刘俊义笔下如有神助,一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各种人物爱恨情仇的长篇小说,就这样拉开了创作序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多艰辛四年寒暑小说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冬去春来,四年寒暑,刘俊义蛰伏在自家小院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与小说人物同喜同悲、同笑同泪。多少次,每当写到主人公山娃的悲惨遭遇,以及周围各色人等的丑恶嘴脸,刘俊义总是热泪长流,悲不能已,尤其写到与山娃倾心相爱的恋人田玉儿,由于不能原谅自己对山娃的背叛,惨烈自杀时,刘俊义伏案痛哭,感情久久难以平复,他说,“一个个人物,在我身边转来转去,他们陪着我,一起度过了4个春夏秋冬。”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年来,牛新萍时刻惦记着“坐家”丈夫,又不敢经常打扰,这个通情达理的女人最终选择了默默祝福,每年的春节成了她和女儿最盼望的节日,只有这个时候,一家三口才能聚在一起,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说是过年,其实是一场又一场家庭朗诵会。”牛新萍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全家人的保留节目是,刘俊义用一口绛县普通话朗读最得意的章节,她和女儿一边倾听,一边提意见,“他有个怪毛病,”牛新平指着端坐一旁的丈夫,“不能光说好话,意见越尖锐他越高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刘俊义的小说创作进入尾声:屡遭磨难的主人公山娃赢得了全村人的拥戴,白天,他意气奋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晚上又奋笔疾书,完成田玉儿的遗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小说的最后,刘俊义一字一句地写着:“黎明时分,院里的树梢上,几只小鸟在欢快地歌唱,山娃长长地舒了口气。渐渐地,一缕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到屋里,照在山娃那张一夜未眠却毫无倦色的脸上。他是一个不肯放弃希望的人,为了这本书,他呕心沥血、昼夜难眠,只为给自己一个纪念,给后代一个证明,山娃这辈子,不白活一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丈夫的初稿完成,4年牛郎织女的生活总算到头了,牛新萍分秒不愿耽搁,连夜赶回家里,只见丈夫面如死灰、眼神迷离,好像灵魂出窍一般,她不停地哭喊着丈夫的名字。许久,刘俊义才缓过神来,定睛看着妻子,哇地一声嚎啕大哭,“完了!终于写完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牛新萍顿时百感交集,她告诉丈夫,“咱的小说是公牛还是母牛,该投出去试试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是的,该投出去试试了。刘俊义不会用电脑,30万字的书稿全靠他一笔一画,誊在稿纸上,加上前后无数次修改,摞起来足有两米多高,女儿奉命将这些包含父亲“生命血泪”的文字变成电子版,此后一周,女儿在键盘上输录的同时,一次次泪流满面,这部“自传体”小说让她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父亲,一个出身卑微敢于挑战命运的父亲,一个大智若愚敢于追求梦想的父亲。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捧着厚厚的书稿,刘俊义找到绛县宣传部,一个仅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的普通农民竟有如此“雅兴”,那是一份怎样的信念和毅力!绛县县委书记张冠从头到尾看过书稿,为小说的进一步修改提了很多中肯意见,省文化厅一位处长获悉刘俊义的4年写作苦旅,由衷地感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绛县人大代表宋玉秀几上北京,为书稿寻找合适的“婆家”,经过多方协商,终于选定北京长征出版社,书稿很快付梓印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部出自绛县农民之手、反映绛县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一经出版,立即成为当地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也引起了兰州电影制片厂的关注,经过多方论证,他们决定投资600万元,拍摄20集同名电视剧《木瓜河边弯弯路》。2月24日中午,厂长石斌告诉记者,这部电视剧已列入兰州电影制片厂2008年制作计划,剧组有关人员将于近期赶赴绛县,选择部分外景。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还要写第二部、第三部,”刘俊义说,“今天比昨天好,下一部比上一部好,这就是希望,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果您认为今天的特稿可读性强、有警示意义,请拨打0351-4286666,或编辑文尾数字编号发送短信推荐好稿。联通和小灵通用户发送至03513884888,移动用户发送至10603513884888,您将有机会获得本报热心读者奖,奖金100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 郭风情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