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台湾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专家谈江丙坤请辞:两岸互动不会因此产生变化
2009-07-25

  据中国之声7时38分报道,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昨天突然宣布,他已于周一向马英九递交辞呈。这一消息昨天引起台湾岛内一片哗然。就此,中国之声第一时间采访了多位政界人士和学者。对于江丙坤请辞的原因以及是否会对两岸互动产生影响,专家们都做出了解读。

  台北市议员王鸿薇:江丙坤请辞迫于较大压力

  有关江丙坤请辞的原因,昨晚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值班编辑张泽华采访了台北市议员王鸿薇。王鸿薇认为,江丙坤请辞迫于较大压力。

  王鸿薇说:“一方面是他自己身体的因素,另外他也特别强调了,他希望能够在未来多一点时间陪家人,也给他的家人多一点的空间。他经历了三次“江陈会谈”,过去的一年中完成了9项协议的签署和一份共同声明的发表,也算是做得十全十美了,所以他认为他阶段性的任务已经达成了。一般认为,这些是他请辞的表面原因。”

  江丙坤其人:台湾“最负责任的公务员”

  现年73岁的江丙坤曾长期主管台湾经贸事务,是参与推动台湾经济腾飞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正是在他担任台湾海基会董事长的这一年里,两岸三通全面实现,两岸经贸有了重大实质性的进展。昨晚,中国之声采访了台湾大学教授郑又平。谈到对江丙坤的印象时,郑教授说,在台湾,江丙坤口碑甚佳、做事严谨周密,讲求效率,无论大小事都喜欢亲自过问,有人称赞他是台湾“最负责任的公务员”:

  郑又平告诉记者:“江丙坤先生在台湾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而且他是一个出了名的努力拼命为人民服务的好官员。他过去做“经济会”组委的时候曾经因为工作过度疲劳,当场昏倒在立法院,当时人们看到了江丙坤打拼事业的精神。”

  郑又平认识江丙坤已经20年之久了,回忆起当年,他说:“我曾经邀请江丙坤到硕士班的班上来讲课,他准备的非常丰富,让我以及我所有的硕士生都非常折服。江先生不仅资历丰富,学养也是相当深厚,他是一个形象非常良好的,国民党当中的杰出政治人物。”

  提起江丙坤的辞职,郑又平很是惋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海峡两岸的老百姓都看到了江先生与陈云林会长两位殚精竭虑,为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创造出这么多好的成果,所以人们难免是感恩在心。他请辞的新闻出来,可以说是一片哗然,包括在南通县的一些乡亲们,他们都非常的不舍,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很多的记者、评论人,想到江丙坤先生的辞呈大家都觉得非常的惋惜。”

  台湾研究所研究员谢郁:两岸互动不会产生变化

  江丙坤是2008年5月26号出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的,到今天为止任期还不满一年。而就在11天前,他刚刚在南京与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举行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三次会谈,签署了多项协议。台湾当局两岸事务主管部门5号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66.7%的台湾受访民众认为,海协会与海基会领导人第三次会谈签署的3项协议及达成的1项原则共识对台湾经济发展有好的影响。

  江丙坤究竟能否请辞成功,目前还是未知数。但是,他的请辞也的确留下一个悬念,如果海基会董事长一职真有变动,那么过往三次“陈江会”所签订的若干协议以及两岸间的互动机制是否会受到影响?昨晚(6日),中国之声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谢郁女士,她说,两岸互动不会因此产生变化:

  谢郁说:“这种协议它既有法律的作用,对双方的未来在协议所规定的范围之内,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双方会共同遵守这个协议。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机构还是人员都可能产生变化,但协议本身和未来执行的方向是没有变化的。两会协商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的确立,两岸关系发展的势头也已经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趋势了,人员方面的变动应该是不会改变这个发展方向的。”

     相关链接
    ·国民党人事大换血 金溥聪交棒推崇廖了以(图
    ·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卸任 将专心辅助马英九
    ·施明德70寿宴 与两女儿裸身照印上邀请函(组
    ·马英九元旦文告:两岸要为中华民族走出康庄
    ·台湾地产商首次组团“登陆”招商
    ·专家称美国对台政策从“防独”转向“防统”
    ·揭秘台军导弹防御网:防空导弹密度世界第三
    ·两岸水手首次驾帆船沿郑成功赴台路线直航(
    ·首届海峡杯帆船赛展开角逐 自厦门扬帆直航
    ·客家祖地闽西引资忙 "大陆阿里山"入驻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