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台湾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台湾经济年中盘点:金融风暴加深高失业的挑战
2009-07-25

  中新社台北七月十四日电 题:高失业的挑战

  中新社记者 刘舒凌 董会峰

  台积电等三十二家电子厂商上周六在新竹科学园区举办就业博览会,超过两万人前往争取两千两百个职缺,媒体描述“民众挤爆征才现场”。

  中央社、大陆南方航空公司等在台招聘人次,也出现十人、甚至百人抢一的境况。

  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惠林十四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说,当前台湾失业人群有中高龄、高科技、高学历三个特征;其中高科技失业的部分,是去年金融风暴以来新加的创伤。

  过去十年台湾经济发展体系以高科技代工制造为重点,出口贸易占GDP逾七成;去年开始的金融风暴令欧美市场紧缩,台湾受伤颇深。“主计处”公布的五月份失业率已达百分之五点八二,七、八月份约十四万名应届毕业生又将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势将更加严峻。

  电子业知名企业家许胜雄说,失业率应该还会恶化下去,企业界要等到经济复苏确定后,才会增聘人力。

  为纾缓大专毕业生失业压力,当局“劳委会”连续举办征才活动,预计提供五千四百多个职位,并安排一万三千个毕业生进入职场实习,每个人可取得大约新台币两万两千元薪水,也增加工作经验。

  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产业经济的吴惠林说,利用公部门政策创造的就业机会,其数量、时间有限,毕竟不是真正就业。他主张:景气终究会回来,当局在救急之后应减少对经济循环的干预,由民众自己的努力适应来面对经济的起落。

  不过,“中研院”上月发布“二00九年台湾经济情势总展望之修正”时,负责该研究的经济所研究员吴中书说,台湾经济的领先指标已经连续三个月翻扬,景气将慢慢回温;即使如此,厂商产能利用率仍低,民间不会急于提升投资或大量增加雇员,真正改善可能要等今年第四季之后。

  吴中书认为,二00九年支撑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是行政当局的财政支出,这部分投资能否顺利推动将左右台湾经济走势。

  近日,当局做出估计,今年新台币一千四百九十一亿六千万元的经济刺激支出,将创造十四万一千个工作岗位。

  台湾当局推动扩大内需方案,首先,发放消费券提升内部消费、创造就业,进行大规模的公共工程投资,如投资额达二万四千亿新台币的“桃园航空城”计划;其次,发展服务业为核心的观光产业,结合饮食、娱乐、文化、风景、艺术,吸纳失业人口具潜力;第三,行政当局拟定下一阶段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扶植太阳能、软件、生物科技等绿色产业。

  带动台湾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美国市场功能失效后,中国大陆仍在运作。大和总研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刘忆如说,大陆企业及资金如果能够来到台湾投资,或将改变台湾下一阶段经济发展;而且,台湾应回归全球市场,吸引外资来台直接投资,“拾回台湾疏忽十多年的要务”。

  短期内最受关注的是,台湾所高度依赖的高科技制造业能否回复危机爆发前的荣景?

  在“竹科”就业博览会上,于电子业工作七年的陈姓青年回忆,以前到人力资源机构网站填一填资料就有面谈机会,现在有如“坐以待毙”,但机会虽少“至少还有”,他坚持留在新竹。

  接受访问时,吴惠林表示,当局不应补贴高科技代工制造,因为其创造就业、获利率都不高;台湾今后在高科技研发以及餐饮、观光、医疗照护产业,有机会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近来台湾媒体开始讨论,未来台湾势必转向“服务业经济”,大学教育如何调整、提升就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吴惠林认为,金融风暴不全是坏事,解决失业问题最终必须回归到每一所学校和个人,要负责任地自我学习、因应经济的起落。(完)

     相关链接
    ·国民党人事大换血 金溥聪交棒推崇廖了以(图
    ·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卸任 将专心辅助马英九
    ·施明德70寿宴 与两女儿裸身照印上邀请函(组
    ·马英九元旦文告:两岸要为中华民族走出康庄
    ·台湾地产商首次组团“登陆”招商
    ·专家称美国对台政策从“防独”转向“防统”
    ·揭秘台军导弹防御网:防空导弹密度世界第三
    ·两岸水手首次驾帆船沿郑成功赴台路线直航(
    ·首届海峡杯帆船赛展开角逐 自厦门扬帆直航
    ·客家祖地闽西引资忙 "大陆阿里山"入驻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