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台湾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探访高雄世运双星场馆:精妙设计 "会呼吸"(图)
2009-07-25

  第八届世界运动会 7月16日 至26日在高雄举行。2004年,高雄市拿到世运会主办权后,就陆续开始动工兴建世运会主场馆及高雄“巨蛋”,这两座建筑各具特色,现在成了高雄人的骄傲。

  “会呼吸”的体育场

  不出高雄捷运的“世运站”,透过玻璃就可远远地望见具流线造型的世运会主场馆。

  世运会主场馆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建筑形式上突破传统体育场圆形、椭圆形的封闭状态,首次使这座体育场的南侧“大开口”,仿佛一个巨大的“?”(问号),这样的开放空间设计,让主场馆成了一个“会呼吸”的有机建筑体,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流通。二是强调绿色环保理念,观众席屋顶大面积采用无框式太阳能光电板,一年可提供至少110万千瓦时发电量,不但运动会期间提供能量,而且非赛事期间还可出售多余电力。

  高雄世运会主场馆造价47.95亿元新台币,拥有4万个坐席、1.5万个临时观众席,符合国际田径总会(IAAF)一级认证。

  建筑与环境融合

  主场馆观众席的屋顶科学设计,有70%的遮光率,使人身处苍穹之下而不觉炎热。

  周边形成的景观运动公园,设有自行车道、慢跑区、篮球场、儿童游乐场,成为民众平时运动休闲的新天地。运动公园里的生态池以缓坡设计,沿岸混种乔木、灌木及水生植物,如同大自然河流般有上中下游,更透过地面透水设计,广设贮留渗透水池,此手法既促进土地的水循环能力,还能减少公共排水设施。

  分布在世运会主体育场内外的五件公共艺术作品,将人文融合在生活中,让公共空间多彩而富艺术感。

  这5件艺术作品分别请岛内及国际知名艺术家创作设计。主入口广场的“和平启示”,由9根六角形柱体呈现万花筒般149种变幻色彩,会随着步移,迭砌出新的空间影像,表达变化万千的运动竞赛及多彩氛围。主入口标志塔则为伊东豊雄的作品“火焰”,呼应主场馆的螺旋延伸律动,红色象征活耀生命力的雕塑,是引导来访者从捷运世运站前往场馆的显著地标。

  高雄巨蛋精妙设计

  被昵称为“巨蛋”的高雄市现代化综合体育馆,是高雄人津津乐道的功能性建筑与城市美学精妙结合的典范。

  “巨蛋”最初是个形容圆形建筑的词,现在似乎在台湾人的语言里已经固定下来,成为专有名词了。比如台北小巨蛋、高雄巨蛋。

  高雄巨蛋总投资金额约67亿元新台币,能容纳1.5万名观众,内部挑高 40米,相当于6层楼高的开放空间,搭配大型中央电子屏幕、活动天花板悬挂系统、电视立即转播等设备,是一座符合奥运标准的现代化体育馆,可供篮球、排球比赛及 200米跑道的室内田径场使用。本届世运期间作为运动舞蹈、体操的比赛场馆。

  高雄巨蛋与连为一体的汉神巨蛋百货共占地7.5万多坪,购物中心近3万坪,融入运动健身、文教、休闲、购物、餐饮等活动,成为一座结合公园及家庭休闲中心概念的体育馆,成为“健康、休憩、购物”三合一的多功能园区。

  高雄巨蛋有项很重要的设计,屋顶采用先进的双向预力桁架系统工法,设计大跨距钢构结构,将整片屋顶笼罩于体育馆全区上方,最大跨距为 147米 ,是台湾首座采用该项工法的建筑物。其优点是屋顶结构轻巧,用料节省,适合使用于体育馆或礼堂等大面积空间。

  高雄巨蛋的设计,利用大片屋顶达成雨水回收之目的,且外墙采用太阳能源板制造再生能源,室内环境使用环保建材,并以透光性佳的窗户玻璃、良好的隔音及通风换气设计,还有执行资源垃圾回收等,让巨蛋成为一座美丽、高科技的环保建筑。(郑固固 孙立极)

     相关链接
    ·国民党人事大换血 金溥聪交棒推崇廖了以(图
    ·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卸任 将专心辅助马英九
    ·施明德70寿宴 与两女儿裸身照印上邀请函(组
    ·马英九元旦文告:两岸要为中华民族走出康庄
    ·台湾地产商首次组团“登陆”招商
    ·专家称美国对台政策从“防独”转向“防统”
    ·揭秘台军导弹防御网:防空导弹密度世界第三
    ·两岸水手首次驾帆船沿郑成功赴台路线直航(
    ·首届海峡杯帆船赛展开角逐 自厦门扬帆直航
    ·客家祖地闽西引资忙 "大陆阿里山"入驻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