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台湾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取土阿里山取水日月潭 台文化界人士植树黄帝陵园
2009-07-25

  7月19日,黄帝陵。取自阿里山的一抔土和日水潭的一瓶水洒入黄帝陵园的侧柏林中……

  祭祀的乐音在千年古柏间缭绕,仪仗缓缓前行,引导着海峡彼岸的来客走向黄帝陵,走向5000年前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百位参加“情系长安”两岸文化联谊行的台湾文化界人士虔敬而行,心中澎湃的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慎终追远的情感。

  “唯我黄帝,中华祖先,天纵神圣,公孙轩辕,炎帝失鹿,三克阪泉……”台湾世新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曾永义恭读祭文,表达后辈对始祖“唯我黄帝,中华祖先,子孙代代,赓续绵绵,立国东亚,寰宇之颠,光辉普照,日月周旋……”的敬仰。虽然正值盛夏,但台北论坛基金会董事长程建人和焦仁和、许信良、黄光男等主祭人西装领带,一丝不苟,向黄帝陵献花、上香。鼓击九通、钟鸣三响,全体祭拜者三鞠躬,绕黄帝陵逆时针一周,寓意念祖思亲、追本溯源。

  据当地人介绍,1987年首批返乡台胞来祭黄陵,抚陵大哭,令在场老乡个个落泪。黄陵世世代代凝聚着中华儿女对祖先、对土地、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与坚守。台湾爱国志士丘逢甲在甲午战争后“拒倭守土”失败后,曾来祭拜黄陵,留下诗句“袖中一卷英雄传,落日来登黄帝陵”;100多年后的今天,台湾明道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维德对记者说:“文化在而民族在,黄帝在而民族在,中华民族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而千年不倒,是因为我们敬祖先,敬文化。”

  台湾来客在黄陵栽植柏树20棵,立碑纪念。他们专门带来了阿里山的土和日水潭的水,用台湾的水土培植新柏,当来自彼岸的水土融入黄帝陵园时,掌声响成一片。

  轩辕庙里,4000多年的古柏下,台湾画家吴世伟、林铨居马上掏出本子写生。两岸书画家刘国松、江明贤、陈坤一、陈志声、陈朱等在一字排开的画案前展纸挥毫。陈坤一在自己的诗句前向记者讲解道:“但使明眸穷万里,汉声震铄慰华颠。这两句是说大家的眼界都放宽一点,向前看,这样就会令我们的民族再向前发展,以慰前人,也让我们这些头发白了的老人家放心。”

  翻开黄帝陵百年来的篇篇祭文,字里行间深藏着全民族的集体记忆和艰难路程。历史不能改写,但明天可以创造。一场祭陵,每个人都会想到:中国人如何才能不愧对先祖?(陈晓星)

     相关链接
    ·国民党人事大换血 金溥聪交棒推崇廖了以(图
    ·国民党秘书长金溥聪卸任 将专心辅助马英九
    ·施明德70寿宴 与两女儿裸身照印上邀请函(组
    ·马英九元旦文告:两岸要为中华民族走出康庄
    ·台湾地产商首次组团“登陆”招商
    ·专家称美国对台政策从“防独”转向“防统”
    ·揭秘台军导弹防御网:防空导弹密度世界第三
    ·两岸水手首次驾帆船沿郑成功赴台路线直航(
    ·首届海峡杯帆船赛展开角逐 自厦门扬帆直航
    ·客家祖地闽西引资忙 "大陆阿里山"入驻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