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捕捞量四年增长率超过30倍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日前,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正式发布《2008年天津市渤海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报告》。报告显示:2008年增殖放流使渤海湾资源补充量和亲体量明显上升,增殖放流的累积效应得以逐步体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非常明显,为加快修复渤海水生物资源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其中,中国对虾捕捞量由2004年不到1吨提高到2008年的30吨,四年增长率超过30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市于2008年在渤海湾增殖放流中国对虾2.3亿尾,三疣梭子蟹1100万只,海蜇450万只,梭鱼450万尾。增殖放流使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梭鱼的资源补充量和亲体量显著上升,捕捞产量上升。中国对虾捕捞量由2004年的不到1吨提高到2008年的30吨;三疣梭子蟹由2004年的62吨提高到2008年的202吨。调查结果显示,天津渤海湾中国对虾放流回捕率达到了1.56%,资源量目前已达到173.22吨,估算产值达到了5089万元。2008年中国对虾放流投入仅为100万元。2008年三疣梭子蟹放流投入约50万元,实际产量202吨,天津渔民直接受益已经达到1414万元。若考虑放流后剩余群体的增加及其繁殖后形成的补充资源量情况,其长期的经济效益还将进一步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市渤海增殖放流生态效益明显,改善了水域生态群落结构,有利于水域生态环境的修复。2008年放流品种为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和梭鱼,不同放流品种利用了天然海域中不同层次的饵料,使中国对虾种群出现明显恢复迹象。三疣梭子蟹食性较广,其数量连年稳定增加,丰富了渤海水生物品种。海蜇放流则利用了海水中充足的饵料生物,在局部水域与有害水母形成饵料竞争,成功抑制了有害水母的数量,产生了对渔业生产有利的渔业生态环境。梭鱼放流主要利用底层有机碎屑等饵料,净化了渤海海底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增殖放流使天津渤海湾渔业生物群落结构逐步趋向较稳定的状态,多品种的增殖放流大大改善了水域生态群落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成功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