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场景,在中国各地的乡村并不罕见。之所以如此,无非是人们觉得这种“自动化”的清扫方式很好,还有就是那些垃圾没有丢在自家的门口。即使自家门口脏了,便“自扫门前雪”去。这句很有名的古话表明,国人中有那么一拨是历来不怎么重视“公德”二字的。 tujian.org
所以,尽管有些乡村发展成了城镇,不少集市发展成了商场,但很多顾客的肚里却还是“赶集”的心态。每到夏天,豪华大商场内,举家乘凉的,袒胸露背的,连躺带卧的,不打烊不走的……这些大约都是“赶集”来的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然,你可以认为商场本是物质世界,与你的感官享受恰好是天生一对。但是,博物馆呢,在这陈列着文物,展示着文明的场所,你为何不能肃然起敬,却仍然满足着“物质的”需要,显露着不文明?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市级公共博物馆向市民免费开放后,天津博物馆迎来的一批游人:有的长时间占用公共坐椅,甚至以并不舒服的睡姿酣然就寝;有的举家前来,从上午呆到下午,也许受前者的不“废寝”影响,他们不“忘食”,就地聚餐,面包屑等物哗啦啦散落一地;有的忘我参观,为了最近距离接触到展品,他们一个个热脸去贴冷玻璃,脸走了,玻璃上印下一张张油亮的“面膜”…… tujian.org
我想,这些应该算情节严重的,至于大声喧哗的,随意接听手机的,乘人不备拍照的,应该也有,甚至更多。如果在集市上,这些行为都不算什么,但到了博物馆,我们立刻觉得无法容忍,因为,在这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任何不敬都能被衬托得十分鲜明,榨出你所有的“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耐人寻味的是,这些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出现在博物馆免费之后。记得在免费之前,很多人都在羡慕巴黎罗浮宫是免费的,大英博物馆是免费的,并以此推断法国人和英国人是幸福的。现在我们的博物馆免费了,我们的人民幸福了吗?有些人是“幸福”了,想必还有人感到“不幸”,因为在参观者与文物中间,还夹杂着鼾声、面包屑,与油乎乎的“面膜”——这些,罗浮宫难道也有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赶集”心态是允许有的。放松与享受人人都需要,但是人不能肆无忌惮地放松。老头衫在家里能穿,但去金色大厅听音乐就不合适。这不是品位问题,它关乎人的素质与修养。同样的,博物馆也是个输送修养也折射素质的地方,尽管免费,但也别太随便,总惦着“赶集”。(刘宏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