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想,在我们眼皮底下为所欲为的,除了“鬼秤”还有什么?饭馆餐桌上摆放的消毒餐具向你收费时,你质疑了吗?商场促销的购物返券,让你不停地掏着腰包时,你质疑了吗?在各个消费领域,见到“最终解释权归本**所有”、“一旦**概不负责”、“在此消费谢绝**”等“霸王条款”的标志性用语,你又质疑了吗?……如果说,所有的这些不闻不问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是区区小数、不足挂齿的话,它们对整个消费市场公平和谐的破坏力才是可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更可怕的是这种“姑息养奸”的行为成为一种惯性和理所当然,从而泛滥、影响到其他社会领域。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已经有所显现了。仅以教育和就业为例,不就是那些侥幸作弊的人和众人“睁一眼闭一眼”的迁就,给了越来越多的“职业枪手”和“假证贩子”市场和饭碗,从而才酿成这些领域内的“诚信危机”吗?出现问题后的法办和严管固然重要,但我们的公平秩序,显然更需要每个人做到时时自律和“斤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教育孩子的道理谁都知道,在一味姑息迁就的溺爱中长大,孩子必定难成大器甚至会走上歪路。制止那些从事非法勾当的人,和管教狡黠任性的孩子一样,必须限制乃至遏制他们无止境的需求和野心。既然我们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事无巨细,为什么不能在挑战欺诈和不公的时候“斤斤计较”呢?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的3·15主题是:消费与责任。本报在专题报道中同时征集侵权行为线索和不良消费行为,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在营造公平和谐的市场氛围中,这个责任讲的绝不仅仅是我们“问责”的权利,同样还应有我们“自责”的义务。有执法部门的“责”无旁贷,有消费者的反躬自“责”,才能使一切消费欺诈行为罪“责”难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