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电还称,我们还要向此次活动的协办单位天津今晚传媒集团《今晚报》、天津松江集团表示感谢!对特派记者雷风雨和天津赛区选拔的选手、天津医科大学李幸的出色表现充分肯定。据考察总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吴金友介绍,这次科考是中挪两国联合举办的国际合作交流考察活动,是中国首次组织科学家以外的特殊公众在北极进行科学考察,唤起更多大学生关心极地科考、关心环境对生活的影响。作为协办单位,《今晚报》自活动启动以来至北极科考期间,共刊发稿件、图片新闻近50余篇(幅),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反响,许多稿件被新华社、央视等媒体转发(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参观全球种子库和纬度最高卫星站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走进“诺亚方舟粮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北京今晨专电(特派记者雷风雨)在挪威朗伊尔宾几公里外的高山上,每隔一段路程就能看到“北极熊可能出没”的标志牌。斯瓦尔巴德卫星接收站的工作人员出门时,都要随身带上一把枪,所有来这里的访问者也被告知这是北极熊的出没范围,不要单独行动。科考期间,科考队员在这里见识了最安全的全球种子库和全球纬度最高的卫星接收站。 tujian.org
这里保存全球450万物种约20亿粒种子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汽车蜿蜒穿行终于到达种子库后,让中国大学生北极科学考察队考察队员们吃惊的是,这个号称可以保存全球450万个物种、约20亿粒种子样本的全球种子基因储存库,外观上看竟然如此不起眼,除了一个冰雕北极熊屹立在储存库门外,看不出任何与众不同的地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考察队副领队、挪威驻上海总领事馆执行总领事安娜·沙波向我们介绍,这个上月兴建启用的全球种子基因储存库被称为“诺亚方舟粮仓”,为全球种子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庇护所”,以确保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得以延续。择址在这里是因为建在冻土地带的岩石中,几乎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位置高于海平面130米左右,即便格陵兰的冰盖和南极洲的冰层完全融化,也不会被淹没。斯瓦尔巴德群岛上月底经历过一次6.2级的地震,当时种子库安然无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无论哪里发射卫星,这里都能收到信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到斯瓦尔巴德卫星接收站参观,一到山顶上就豁然开朗,几个错落有致的“大雪球”很有气魄,这是卫星接收器的外罩,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太阳、雪山、卫星接收站,这三者构成一处绝美的风景。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全球最大、纬度最高,也是迄今为止位置最好的地面卫星接收站。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无论是哪里发射的卫星,斯瓦尔巴德卫星接收站都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信号。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每年三万多游人考察点越来越多北极村有点儿住不开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北京今晨专电(特派记者雷风雨)现任新奥尔松科考社区管理公司总经理的奥德华·米德克达勒,是北极村的“村长”。这位将军出身的“村长”说:“这里没有居民家庭,我们必须给科学家提供良好的服务。”从2003年至今,他已在“村”里呆了5年了。 tujian.org
近年来,到北极村旅游的人逐渐增多,平均每年有3万多人次。最让米德克达勒头痛的是,很多游船“不请自来”,人数多了,“村”里的环保自然受到影响。对此他显得很无奈:“我们没有办法阻止和要求什么,他们的行为符合斯瓦尔巴德条约的规定。”他介绍,只要是这个条约的签约国公民都可以来这里旅游。现在,“村”里已向政府提出申请,希望加紧制定法规限制来此旅游的人数规模,强制游船的环境保护标准。 tujian.org
目前,在新奥尔松建站的国家有8个,所有的科考活动都需要大量的能源、设施、食宿等多方面的服务。据米德克达勒介绍,今年印度将在这里建站,明年加拿大和美国也要在这里加设北极考察点。他说:“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房屋问题,我们已经没有太大的空间容纳更多的成员了。”现在社区内看到的所有房屋建筑,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开矿时期建造的。黄河站所租用的房屋今年就将满50岁了,这样的房屋现在也越来越少,但又不能随意在其他位置新建。“现在,全球都在关注北极,我们的任务将更重。”米德克达勒说,他将在任期内用绿色方式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2]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