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提出在结构方面主要应包括三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主席冯骥才呼吁“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馆”的提议,经本报报道后立即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冯骥才专门撰写了文章《要想到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馆》,就建立博物馆提出若干设想。冯骥才认为,汶川地震博物馆应建在地震原址上,同时将来的汶川地震博物馆一定会为我们的后代永远地留下这个黑暗又光彩的一天,成为中国人心中一份沉甸甸的继往开来的精神遗产。 tujian.org
冯骥才在文章中说,面对大地震,当前最要紧的事是抢救生命和救助灾民,然而为未来着想,就要想到建立汶川的地震博物馆。“汶川大地震无疑是百年来罕见的特大自然灾难。建立一座博物馆首先是要见证这一灾害的巨大破坏力,见证这一悲剧的事实。无论在地震学、地质学、建筑学还是科学地抗震救灾方面,它都有重要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将见证当代中国人面对这一特大灾难表现出的特有的气质与崇高境界。它将坚实而鲜明地记忆着中国人勇敢、坚韧、博爱、团结和神圣的生命情感。这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伟大的精神创造。博物馆能将其珍藏,使其发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冯骥才在文章中提出,汶川地震博物馆应建在地震原址上。在结构方面主要应包括三部分:一是留下一块能够经典地显示灾难强度的废墟,二是一座式样独特的博物馆,三是抗震救灾纪念碑和遇难者人名墙。“大量典型的地震与救灾的见证应陈放在博物馆中。无论是实物还是音像。比如:一座震毁的小学校受难学生成堆的书包,那位把遗言留作短信的母亲的手机,大大小小写着失踪亲人姓名的纸板,遇难者名单,砸垮的汽车,压断了的担架,挖掘器械与生命探测仪,总书记在余震中讲话的录像,总理穿过的橙色的救生坎肩和向群众喊话的话筒,伞兵的伞,血迹斑斑的迷彩服,各地救援物资与各国救援队,野战医院的标示牌,航拍的地貌图,世界各地为灾区手写的捐款单,以及无以计数的震撼人心的照片与录像,等等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冯骥才认为,在整个大地震和救灾过程中,一切不能遗忘的实物与资料,都将在博物馆构成永远的可视和可感的历史。他说,历史不仅是站在今天看过去,还要站在明天看现在。今天的一页终要翻过去,但我们要把今天的真实情感与精神高度传到下一代——这便是建立博物馆的目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冯骥才原文:从未来着眼,要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面对大地震,当前最要紧的事是抢救生命和救助灾民,然而从未来着眼,要想到建立汶川的地震博物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汶川大地震无疑是百年来罕见的大自然的灾难。建立一座博物馆首先是要见证这一灾害的巨大破坏力。见证这一悲剧的事实。无论在地震学、地质学、建筑学还是科学地抗震救灾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将见证当代中国人面对这一特大灾难表现出的特有的气质与崇高境界。它将坚实而鲜明地记忆着中国人勇敢、坚韧、博爱、团结和神圣的生命情感。这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伟大的精神创造。博物馆能将其珍藏,使其发扬。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世界上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灾难博物馆,永远记载着历史上的天灾人祸。人祸方面如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灾难博物馆、二战留下的奥斯威辛和毛特豪森集中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等;天灾方面的如意大利的庞贝遗址博物馆和唐山抗震纪念馆等。灾难博物馆不是展览痛苦,而是记忆着人类的命运及其表现出的生命的顽强与人性精神。它使人们认识自己,保持清醒,从中自警,或自我激励。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想汶川地震博物馆应建在地震原址上;在结构方面主要应包括三部分:一是留下一块能够经典地显示灾难强度的废墟;二是一座式样独特的博物馆,三是抗震救灾纪念碑和遇难者人名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量典型的地震与救灾的见证应陈放在博物馆中。无论是实物还是音像。比如:一座震毁的小学校受难学生成堆的书包,那位把遗言留做短信的母亲的手机,大大小小写着失踪亲人姓名的纸板,遇难者名单,砸垮的汽车,压断了的担架,挖掘器械与生命探测仪,总书记在余震中讲话的录像,总理穿过的橙色的救生坎肩和向群众喊话的话筒,伞兵的伞,血迹斑斑的迷彩服,各地救援物资与各国救援队,野战医院的标示牌,航拍的地貌图,来自世界为灾区手写的捐款单,以及无以数计的震撼人心的照片与录像等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整个大地震和救灾过程,一切不能遗忘的实物与资料,都将在博物馆构成永远的可视和可感的历史。历史,不仅是站在今天看过去,还要站在明天看现在。今天的一页终要翻过去,但我们要把今天的真实的情感与精神高度传到下一代。这便是建立博物馆的目的。 tujian.org
我之所以现在提出要考虑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馆,是希望有关方面(比如文博界)现在就要动脑子想一想应该怎么做,並开始收集具有见证意义的细节。许多珍贵的见证物往往认识不到就会丢弃。有些事办起来要有先有后,有些事必需及时地去做。如果事后才想到,从博物馆角度看,无比充实的现实就会因为缺失细节而变得有限与空洞。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想,将来的汶川地震博物馆一定会为我们的后代永远地留下这个黑暗又光彩的今天;它将成为中国人心中一份沉甸甸继往开来的精神遗产。(原文来自中国文联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