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当——”随着一声刺耳的声响,救护车从狭窄的山道上跳了起来。开120急救车20余年,曾遇到过各种路况的于盛峰师傅紧紧把住了方向盘,继而稳步刹车。距悬崖不足一米,人员安然无恙。这是记者今日上午临近11时在距离青川县城约50公里处亲身体验的一场“虚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又是余震。”作出判断后,大家下车检查车辆,发现油箱下的底盘一块铁皮已经严重变形接近脱落,正常情况下能绕开的一块高山落石成了元凶。手机信号随后有短暂的中断。车上的总指挥李金年随后开始拨打手机,逐一核实各车辆情况——现在是巡诊时间,除了该车外,还有6辆来自津城的救护车分别行驶在青川剑峰、马鹿、七佛、大院、板桥、骑马6个乡镇的路上,正拉着来自津城各医院的“医护志愿者”下乡巡诊。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分钟后,情况陆续反馈回来,除前往骑马乡的一组遇到轻微山体滑坡,正在等待工程兵的清理外,其余均报平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那好,前进——”战栗中,冷静而果敢,这就是津城的120。据不完全统计,从5月14日赶到重灾区青川开始,津城的这支特别急救医疗小分队已经为多达8000余人提供了治疗、转移等各项医疗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到达位于青川中学操场的驻扎地时,是中午12时许,津城120的帐篷指挥部里留着这样一张纸条:“欢迎战友们的到来!红暖瓶里是绿豆汤,蓝暖瓶可沏茶,茶叶前天夜里下雨都泡了,不知自带否?地上的蓝色盆洗手,其他做饭。”从帐篷角落的一个盆里拿起一个生鸡蛋,随手一磕,竟然立住——烤熟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金年笑笑,称这个帐篷还是新更换的,吸光性比以前强多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支津城常驻青川的急救医疗小分队现在总共有37人,从5月14日火速支援灾区开始,已是第二批。除120急救中心的7名司机外,30名医护人员主要来自总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公安医院、西青医院、宁河医院和渤海石油医院,都是各自岗位上主动请缨的精兵强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统计,5月12日大地震后,青川是余震发生最频繁的地区。全县共有36个乡镇,多数分布在交通十分不便的山区。为此,津城急救医疗队根据卫生部的安排,决定将医药下发到村,主动到村里巡诊,避免更大的伤亡。“第一次我们板桥那一路到了木鱼镇中学,正好赶上该校在帐篷中复课,初一(三)班59个孩子只有27个前来报到。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他们很多人的家都在深山里,我们既然来了,就没啥好害怕的了,就一定不能让一户人家缺医少药,不能在地震后还有人因就医不畅丧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小分队自发分成了九拨,一路进驻广元市人民医院。“几乎每天都有两台手术,包括比较大的骨盆手术,但没啥,我们这条件好,比住在青川山上条件好很多。”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总医院的雪原医生说。其余八组,除一个组援助青川人民医院,一个组在青川中学接诊外,另外六个组每天都会开着救护车到乡村入户医疗。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下午1时37分,骑马乡一路终于返回了,他们顺路带回了一个到青川县城的老乡。而大院乡的一路,也带回了当地的水样,他们还要给县城的防疫队捎过去——120本应是救护车,可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山区,津城的120在没有危重病人要转送的情况下,成了服务大家的“招手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这样,穿梭不停的急救车源源不断地将“希望”带给了大山里的村民。而他们,也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欢迎。“青川依旧,风雨同舟”,在骑马乡,当地的村民举起了这样一幅写在纸板上的标语,以表谢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