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开业时,举行了盛大的记者招待会,来自海内外的新闻记者都非常好奇天津建了这样一座“相当资本主义”的合资大饭店,其中一位外国记者向饭店的中方总经理周绍志发问:“你们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请资本主义来管理呢?”周绍志回答说:“我们中国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有它的优越性,但是也有缺点和不足;资本主义有落后的方面,但是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学习他们先进的东西,来弥补我们的不足……”话音一落,翻译有些迟疑,问周绍志:“能翻吗?”周说:“能,照实翻!”翻完了,在场的记者们一片哗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外部的记者找到周绍志,问他能不能把他的讲话录音向外播放,周说,当然可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绍志在记者招待会上讲的一席话,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是一件相当冒险的事。盖一家合资饭店,请外方来进行管理,同样也是一件需要胆识和魄力的事情。1988年,记者曾采访了周绍志先生,深为这位军人出身的改革者的勇气和魄力所打动,在《天津日报》上发表了专访——《合资饭店里的中国老板》。二十多年过去了,当记者辗转联络上了已经退休多年的周绍志,并终于有机会再度采访他的时候,虽已一头银发、却依然目光炯炯的他回忆起当年,激情依旧,往事历历如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政策如春风,一夜之间席卷了中国大地,随着国门的渐开,饭店业的黄金时代来临了。然而当时天津能接待外宾的饭店却寥寥无几,只有利顺德、友谊宾馆和第一饭店,入住率都已经相当饱和。时任第一饭店总经理的周绍志回忆,当时第一饭店的全年使用率已超过98%,如何发展?怎样才能适应改革开放对饭店业的需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时最初的想法是改造、扩建第一饭店,但仔细一考察才发现,改扩建的可能性极小,因为离周围的民房太近了,根本难以施工。1983年,一个赴香港考察的机会把周绍志的眼界一下子拓宽了。在香港林立的豪华大饭店面前,作为开放城市的天津,已有饭店的形象实在是太不相称了!要改革开放,没有一个好的投资环境是根本不行的。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一个是交通,一个是饭店,没有这两样怎么开放?怎么改革?人家没办法来呀!于是,先前还想要在第一饭店的基础上扩建一下的念头被新建一座完全现代化的合资大饭店的大胆设想所替代,天津没有一家像样的好饭店不行!周绍志来不及向相关的上级部门请示,就大胆与香港的外方老板签订了意向书。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返津后,周绍志将此行的情况向市政府作了汇报,并说出了自己想在海河边新建一家合资大饭店的设想,立刻得到了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经过一番调研之后,决定与香港凯悦集团合资,甲乙双方共投资3000万美元,在天津建一座现代化的合资大饭店。周绍志回忆说,当时那地方还是一片旧厂房,存放着木料和煤等许多杂物。1984年春天,天津第一家合资饭店就在这里破土动工了。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凯悦饭店顺利建成开业,建成后第一年的入住率就达到了80%以上,并且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宾,客房很快就达到了饱和。随后,天津又相继建成了“水晶宫”、“喜来登”等越来越多的星级大饭店,津城一步步走向繁荣和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改革开放之前,对于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中的中国人来说,第一次走进星级饭店都眼晕,怎么可以这么豪华?这么奢侈?这二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中国人住别墅都已不再新鲜,进饭店更是平平常常的了。周绍志说,其实在这件事上,最重要的不是盖一座漂亮的大厦,而是从此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他举了一个小例子,当时凯悦饭店有一个出租车队,车顶上有一个写有英文“TAXI”字样的顶灯,就有人要求把它改掉,说在中国为什么要用外文?要求一律改成中文“出租车”的字样。但周绍志说,这不能改,我们接待的是外宾,不是国内的客人。于是他为此还遭到了批评。再比如,过去饭店服务员都是统一的蓝裤子白上衣,1982年第一饭店改装了,男穿西服,女穿裙子了。这一下在行业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甚至有许多其他饭店的人都起哄说:“快去第一饭店看看啊,他们那儿的服务员集体结婚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此说,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一座座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一批批外资和外宾涌入国门,还是我们每个人都必然经历的一场头脑风暴。如今,每当微风吹拂着海河的波浪,典雅的大光明桥畔,凯悦饭店就在悄然讲述着那些当年的故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一座座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一批批外资和外宾涌入国门,还是我们每个人都必然经历的一场头脑风暴。1985年建成的天津第一家合资饭店——凯悦饭店的建成,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从“文革”的阴影下走出来之后对外国和外资所持态度的巨大变化。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每当微风吹拂着海河的波浪,典雅的大光明桥畔,凯悦饭店就在悄然讲述着那些当年的故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