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天津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天津出台扶持政策 八举措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06-11

  二是乘势而上,全力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全面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落实3年实施计划,用抓项目的力度抓改革,力争实现新的突破。加快产业功能区开发。中新生态城,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生态住宅和产业园区。东疆保税港,抓紧东部岸线景观、邮轮母港建设,实现二期封关。滨海化工区,百万吨乙烯、渤海化工园一期建成投产,造修船基地、蓝星化工新材料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

tujian.org

  三是顺势调整,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抓好产业振兴规划。按照国家组织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的部署,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抓紧完成本市钢铁、汽车、石化、轻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政策,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兼并重组,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帮助困难企业走出困境、扶持潜力企业尽快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四是突出重点,努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抓紧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和重大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加快建设金融城、滨海高新区金融后台营运基地,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来津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成国际金属物流园,开工建设陆路港北辰基地,推进津滨大道物流区、空港国际物流区建设。积极吸引货运航空公司落户天津。

tujian.org

  五是统筹兼顾,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落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实施意见”,继续加大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稳定养殖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新建种植业设施10万亩,全面启动1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20个现代畜牧业、13个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20个左右,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比重达到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六是提升水平,切实增强城市载体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做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重要地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抓好新20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建设,津汕高速建成通车。提升改造15条区县公路和1000公里乡村道路。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七是加大力度,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全面推行“一审一核、现场审批”,现场审批率由90%提高到95%。继续吸引中央和外地企业、外资和民营企业参与我市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力争实现直接监管全覆盖。加快推进企业改制步伐,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3%。深化农村集体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开展集体建设用地股份化改革试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八是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力做好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条例”和创业带动就业四年规划。建立面向全部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政策,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其他困难群体安置率达到80%以上。特别要做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被裁减而新生的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工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完善政策,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稳定生产,吸纳就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市民营企业捐助四川抗震救灾纪念碑揭幕
    ·运救灾帐篷遇余震六旬大爷重伤脱险
    ·天津援建四川绵竹首期2万套过渡安置房开工
    ·爱心传递 携手抗灾 市文化系统举办赈灾义演
    ·黄兴国率团到浙江江苏学习考察
    ·“志愿者心得”专栏:心得体会说给您听
    ·灾区直线:天津抢险、医疗队抵达灾区开展救
    ·天津建委对家乡受灾较重的农民工 每人补助
    ·天津开展推荐“身边好人”和评选道德模范活
    ·市领导深入滨海新区调研:营造廉洁高效发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